全球20個最大經濟體的財政金融領導人經過兩天會議,未能達成折衷,最終放棄了維持全球貿易自由與開放的承諾,對日益深陷保護主義的美國采取默許態度。
據外媒報道,20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打破10年來支持自由貿易的慣例,在上周六的公報中僅象征性提及貿易問題。這對主辦國德國來說是一場徹底的失敗。針對美國意圖淡化以往承諾的態度,德國一直表示反對。G20會議聲明還刪除了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資金支持的承諾。這是美國新政府與國際社會最嚴重的分歧;在美國總統特朗普把全球氣候變暖稱作一場“騙局”后,這樣的結果也是料想之中的。
本次會議被一些人描述為有時候是19國圍攻一國,但美國在關鍵問題上拒不讓步,讓之前達成的一致基本告吹,因為G20需要各國的共識。不過據與會人士稱,對話是友好和非對抗性的,給未來達成協議留下可能。
美國財長努欽在德國度假勝地巴登巴登說,“這是我第一次參加G20會議,因此過去公報中說了什么和我現在的立場并無一定關系,我理解總統的意圖和政策,我由這里開始磋商,”努欽說。“我對這樣的結果感到非常高興。”
為貫徹“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的策略,特朗普已經退出了一項關鍵的貿易協定,并提出征收新的進口稅,稱需要對某些貿易關系重新談判,以便對美國勞動者更加公平。努欽說,“我們對自由貿易深信不疑,我們置身于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我們是全球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貿易對我們有好處,對其他人也有好處,話雖如此,我們還是希望重新研究某些協議。”
國際貿易占到全球經濟產出的將近一半,與會官員表示,這一問題可能在7月的G20領導人會議上重新討論。雖然法國財長薩潘(Michel Sapin)在內的一些人表示氣餒,但其他人對這場爭吵則看得沒那么嚴重。德國財長朔伊布勒說,“并不是說我們不團結,毫無疑問我們都反對保護主義,不過每位(財長)所認為的(保護主義)是什么,還并不十分明確。”他補充說,一些部長并沒有獲得全權來進行協商,因為他們并不是完全負責貿易事務。
其他人則暗示,7月在漢堡舉行的G20國家領導人峰會可能是拉美國入伙的真正機會。“這次會議并非最好的一次,但我們避免了開倒車,”歐盟執委會經濟事務執委莫斯可維西說。“我希望漢堡會議上措辭會不一樣。這是我們需要的,也是G20存在的理由,”他說。
對于此次G20會議的公報結果,經濟學家們周日稱,全球財政金融領袖沒有就抵制保護主義和支持自由貿易取得一致立場,這對于20國集團(G20)進程而言是一次倒退, 并對包括此次會議主辦國德國在內的出口主導型經濟體的增長構成風險。
德國智庫Ifo的經濟學家Gabriel Felbermayr向路透表示,“在貿易問題上的軟弱措辭,對于G20輪值主席國德國而言是一次失敗,特別是東道國德國是全球的出口大國之一,其經濟繁榮比其他國家更為依賴市場開放。”民間消費和政府支出成為德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但出口仍占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5%左右。Felbermayr稱,“沒有提及抵制保護主義,顯然打破了傳統。”
德國工商聯會(DIHK)也表示,對貿易問題閃爍其詞,是多邊貿易秩序受到的重大挫折。DIHK對外貿易分析師Volker Treier對路透表示,“這對所有貿易國家都是一個警告,對德國經濟也是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美國和沙特反對,公報中亦沒有像去年G20會議那樣提及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資金支持的準備。這原本是2015年巴黎協議中的共識。特朗普曾暗示,全球變暖是中國為打擊美國工業而炮制出來的一場“騙局”,他誓言要取消旨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巴黎氣候協議。
不過,本次G20會議在匯率政策問題上還是表現出延續性,對于外匯市場仍沿用了以往措辭。G20公報稱,“我們重申以往匯率方面的承諾,包括避免競爭性貨幣貶值,以及不會為了競爭目的而設定匯率目標。”與會領導人還堅持金融行業監管方面的承諾,支持完成銀行業監管法規的制定,即巴塞爾三號協定,前提是該協定不會大幅提高整體資本金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