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主席耶倫的任期將于明年2月3日結束,盡管沒有人證實,但外界普遍認為她不會留下來。屆時她的年齡將達到71歲,而白宮已經為換人向市場提前透露了消息,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的主任同時也是當前高盛集團的總裁科恩接替主席之位的可能性很大。
而回顧過去的35年中,每一任美聯儲主席都經歷了某些金融事件的考驗,伯南克經歷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格林斯潘有1987年的美股“黑色星期五”,2000年的科技股泡沫崩潰。沃克爾經歷了1980年年代的債市崩潰,拉美債務危機。
唯獨耶倫經歷了“和平年代”!2014年3月,耶倫宣誓成為美聯儲主席,之后她展開了退出QE,逐步加息的進程,盡管任內經濟有所波動,但是總體來看市場反應平靜。
到2018年1月底耶倫首個任期結束,她將年滿71歲,格林斯潘曾經任職到80歲,但最新一系列跡象顯示,耶倫將不會謀求連任。高盛前總裁,二把手加里.科恩(Gary Cohn)大概率成為下屆美聯儲主席。
The Macro Tourist blog的專欄作家繆爾(Kevin Muir)指出,看似風平浪靜的環境中,耶倫本周的國會半年聽證上,卻對市場發出了警告。她不認同部分共和黨人對《多德-弗蘭克法案》的修改意見。認為美國房地產市場仍存在系統性風險,應繼續推動改革。
她還收回了“在我們有生之年不會重演2008年的金融危機”,這是否意味著美聯儲已經改變了方向,耶倫擔心金融市場環境太寬松了呢?
繆爾認為,耶倫根本不想在她的任期結束時打擾市場運行軌跡。她已經可以看到終點線,毫無疑問,她希望做到自己的整個任期內沒有金融危機。她就是一個在一場比賽最后時刻還領先一球的隊伍,她只是試圖不犯錯誤。
所以我的建議是,在這個時期內不要過分解讀美聯儲的講話,主觀假設美聯儲政策會發生變化。因為在這個時間點,美聯儲官員們可能并不知道他們自己在做什么,這就像是飛行員在駕駛中更多靠的下意識判斷,而不是具體數據讀數。
但是需要警惕的是,越是希望在最后時刻保住勝局的球隊,無意之中的保守改變越會導致局面變化,最終往往導致出現與希望相反的結果。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