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似乎在其中起到很大作用,目前的勞動力市場堪稱1970年代以來最為緊張。臨時和兼職工作可以拿到更多的報酬,有助于增加人力擴大生產,同時也提振了銷售。從事軟件編程的東京29歲自由職業者Yusuke Kawashima說:“我今天做完了一個大項目,想要給女朋友買一件禮物,她總是支持我,所以我買了一條蒂芙尼的項鏈。我有不少朋友要么說自己加薪了,要么就是拿到大紅包,我想他們也會去花錢。”
周一(8月14日)公布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顯示,日本經濟第二季環比年率為成長4%,為兩年多來最強,也遠遠超過了美國和歐盟。這背后的主要動力來自消費。日本兼職工作的薪資增長加快,5月同比增幅為2.3%,2016年8月時僅有0.7%。不過全職工作的薪資變化不大。
家具生產商宜得利(Nitori)、便利店行業領導者日本Seven & I控股和連鎖咖啡店運營商Doutor Nichires控股都在近期的財報中公布國內營收增長。4-6月新車銷售較前季加快,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顯示空調等家用電器需求增強。
占GDP近60%的民間消費在第二季以三年多來最快速度增長,這是迄今顯示消費者已擺脫2014年上調消費稅影響的最明確跡象。有些人感到經濟形勢有所改善,比如31歲的東京辦公室雇員Natsuki Abe。她表示,“我確實認為經濟比之前要好,但這只是一種感覺。我所在的公司運行良好,我認為我有錢買自己喜歡和想要的東西。我主要是花錢買衣服,因為我想好看一點。”
爭搶勞工
在日本自1990年代初以來持續多年的經濟低迷中,曾短暫出現過這種亮點,不過消費者支出失去動能常常導致經濟增長中斷。但經濟分析師認為,這一次或許不一樣。這是因為失業率目前僅為2.8%,低得足以提振薪資。許多分析師表示,在失業率降至3%時,日本達到充份就業,加薪壓力隨之升高。
日本人口老化及其所導致的勞動力規模大幅下降,即為背后一大主因。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首席分析師Takuji Adia表示,“接下來薪資增長將會加速,因為企業必須加薪以爭取新的員工,并留住員工。失業率跌破3%就會發生這種狀況。”安倍的部分結構性改革,例如縮減從事相同工作的約聘人員與正職員工之間的薪資落差、調升最低薪資,以及鼓勵民眾尋找薪資更優渥的工作,也開始顯現效果。
通縮思維
日本消費者支出回升尚未轉化為通脹提速,這是一大隱憂;6月核心消費者物價同比僅上升0.4%,通脹預期依然疲弱。盡管經濟增長有所改善,美國與歐洲同樣苦于拉抬通脹,但日本的情況較為特殊,因其在1990年代初期泡沫經濟崩盤后,歷經了數十年的通縮與經濟停滯。這使得許多人的通縮思維根深蒂固,難以輕易改變。
隨著日本人口減少且逐漸老齡化,為未來儉省已成許多人的優先要務。28歲的兒童保育者Chisa Tsubuki說:“我公婆和父母都越來越老,光靠他們的退休金將不夠供養他們。因此,在預計未來我們的看護和醫療保健成本都會提高的情況下,我們必須節省。”
不過,經濟看來似乎終于開始向著日本央行(BoJ)預測的方向發展。日本央行短觀調查顯示,有更多服務業公司未來希望漲價。其中一例是家庭餐廳運營商Skylark,該公司總裁本月稍早表示10月起將調高價格。高島屋百貨公司一名發言人稱,“消費者對零售價格的看法正在改變,購物時不再只注重價格便宜才買。我們夏季特賣期間,沒有打折的東西其實賣得比折扣商品還好。”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