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分析師謝亞軒表示,以史為鑒,不能把結構性供需矛盾當作總需求不足,以增發貨幣來擴大需求。因為缺乏回報,增加的貨幣資金很多并沒有進入實體經濟領域,而是在金融系統自我循環。此外,對于近期市場關注的人民幣匯率問題,謝亞軒表示,當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因素已經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這為近期人民幣匯率走勢增添了更多變數。
謝亞軒指出,由信用擴張和杠桿率快速攀升推動的資產價格膨脹是金融危機的重要領先指標,1929年-1933年大蕭條、2008年金融危機皆與此有關。近年來同業業務的快速擴張對中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膨脹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此前同業投資主要集中于資本市場,造成資金空轉,由此帶來的資產價格上漲并沒有堅實的基本面支撐。若此時再不加以抑制,爆發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上升,不但資產價格泡沫將破滅,還將反噬基本面,極大地沖擊國內經濟。
“不能把結構性供需矛盾當作總需求不足,以增發貨幣來擴大需求。因為缺乏回報,增加的貨幣資金很多并沒有進入實體經濟領域,而是在金融系統自我循環,大量游資尋求一夜暴富,再加上監督人員同‘金融大鱷’內外勾結,去年發生的股市異常波動就與此有關。”謝亞軒表示。
謝亞軒分析表示,當前金融監管是為了約束商業銀行行為,推動金融去杠桿,其本質是讓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模與其資本金相匹配,不能通過信用創造過度擴張。預計下半年貨幣政策仍維持穩健中性的基調,流動性“中性適度”。央行通過“削峰填谷”熨平臨時性、季節性因素對流動性的擾動,維持流動性的緊平衡狀態。
市場上對金融去杠桿的影響一直有著多種聲音。對此,謝亞軒表示,金融去杠桿確實會導致實體經濟融資環境的惡化,融資利率上行、資金到位速度放緩,據此推論出下半年經濟形勢大幅惡化看似正確,但其實有邏輯的跳躍。一則穩增長與去杠桿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不能去杠桿的穩增長是不可持續的穩增長;二則金融去杠桿對實體經濟的負面影響可以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對沖;三則當前中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已經從投資轉向消費,而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不在于利率和資金供給而在于收入。收入改善,消費才有望保持平穩,進而推動國內經濟增速保持穩定。
此外,近期人民幣匯率問題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不論是人民幣本身還是美元的走勢,都讓匯率問題成為當下市場的重要關注點。謝亞軒認為,近期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價模型在上日收盤價和籃子貨幣基礎上加入了逆周期因子,人民幣匯率的決定因素由“二龍治水”變為“三足鼎立”,這為下半年人民幣匯率走勢增添了更多變數。逆周期因子是否有效尚待觀察。具體來講,逆周期因子的引入攤薄了收盤匯率和一籃子貨幣兩個因素對于中間價的決定作用,其政策意圖是希望人民幣匯率的走勢能夠更準確的反映經濟基本面的變化,減少順周期行為。但是,上述機制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前提條件和制度安排。謝亞軒預計國內外匯市場供求仍將維持弱平衡的局面,但不排除部分月份出現外匯供應略超需求的可能。下半年還應關注歐元區貨幣政策是否轉趨保守,歐元區核心國家是否推出財政刺激方案,這可能帶來一個更強的歐元和相對更弱的美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