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人民幣風頭正盛,9月又迎來開門紅。9月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再調升101個基點,報6.5909,正式回歸6.5區間。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人民幣對美元平均匯率報6.6736,較7月上調918.29個基點,月均漲幅為1.38%。實盤匯率方面,在岸和離岸人民幣雙雙錄得近2.5%的單月漲幅,領先于其他主流貨幣。
人民幣匯率一枝獨秀
近期,人民幣匯率的表現在外匯市場獨領風騷,屢屢刷新一年多以來的新高。9月第一個交易日,人民幣中間價突破了6.60大關,報6.5909。人民幣實盤匯率的表現亦十分亮眼,當天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收報6.5552,離岸人民幣則報6.5605相比8月初分別上漲2.51%和2.49%。
對于人民幣的上漲,恒生中國環球市場業務主管黃偉鴻在接據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元下跌是主要影響因素。“市場已經表達出對特朗普的失望情緒,特朗普從支持因素變成貶損因素,因此美元下跌比預想中的幅度更大、時間更早。美元的疲弱促使人民幣大幅升值。”
除了美國方面外,內因也是推動人民幣此輪上漲的重要因素。工銀國際研究部主管、首席經濟學家程實此前表示,人民幣匯率穩定的三大關鍵支柱已經形成,為長期走勢趨穩奠定了基礎。
從內因看,今年初的預期管理不僅有效打破匯率下調的共識,更對下挫“心魔”形成長效化抑制;在外因方面,由于美元的“特朗普行情”終結,人民幣匯率運行情景改善,匯率政策擺脫兩難困局;從基本面看,“8·11”匯改至今,人民幣有效匯率高估壓力的釋放已經階段性完成,在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中引入逆周期因子則正當其時。
中信銀行廣州分行金融市場部負責人梅治信則表示,隨著中國宏觀數據改善,這三個月來人民幣不斷上漲。而在2015年、2016年人民幣貶值的期間,許多人和機構積累了大量美元資金,現在人民幣上漲,加速了美元的拋盤。“從市場的價格可以看出,最近大家都想把美元賣掉,整體預期從人民幣貶值的預期變成了升值的預期,加強了結匯的意愿。”梅治信說。
外匯管理需均衡策略
人民幣對美元的強弱,與整體外匯市場的走勢也不無關聯。整個8月貫穿著海外市場多重因素的動蕩不安:地緣政治風波一再興起,恐怖襲擊刺激避險情緒升溫,美聯儲主席和歐洲央行行長表態迥異,令非美貨幣走勢波折不已。
美元方面,上周五公布的非農就業數據不佳,令美元一度跳水至接近92.12附近,最終收于92.8490,較前一周收盤價下跌0.12%。具體數據顯示,8月美國非農就業增長15.6萬,低于預期的18萬,失業率回升0.1%至4.4%,高于預期的4.3%,薪資增速放緩也打壓了通脹預期。
此外,債務上限問題也成了懸在美元頭頂的一把利刃,在9月料將繼續成為市場的關鍵詞。美國現行法律規定,為履行政府現行的法律義務,財政部可以通過發行債務的方式融資,向公眾及其他聯邦機構發行的最大債務總額就是債務上限。
美國財政部此前表示,必須要在9月29日前提高債務上限,并且通過支出法案。如果這兩者失敗,則會導致政府“關門大吉”。智庫分析顯示,除非國會提高債務上限,否則美國從10月中上旬開始將無法履行償債義務,這筆賬目可能高達800億美元,政府停擺導致的政治風險或會導致美元下跌。
梅治信認為,盡管近期美元備受打擊,但8月非農數據表現不算非常差勁,市場仍保留12月美聯儲加息、9月會議討論縮表的可能性。美元指數現在處于92-93的區間,對其是有力支撐的位置。近期內可能還會來回波動,短期內未必會向下破位。但中長期的走勢較難下定論,還需觀察美國的貨幣政策走勢。從長期看,人民幣對美元更合理的走勢是雙向波動,特別是美聯儲對貨幣政策作出一些改變、如縮表或者加息的時候。
在非美貨幣方面,歐元的表現較為樂觀,上周五收報1.1857,較8月初上漲0.31%。在避險情緒的支持下,日元對美元仍維持在110關口上方;商品貨幣就不那么幸運了,新西蘭元對美元上周五收報0.7154,較8月初大跌4.70%。
FXTM富拓市場研究副總裁Jameel Ahmad認為,歐元對美元最終上漲目標或介于1.22美元至1.25美元之間。隨著市場對歐洲央行最早于9月份退出QE點的預期上升,歐元最近幾個月的漲勢可能將告一段落。
外匯市場的頻繁波動,對進出口企業的利潤帶來影響。梅治信表示,企業對匯率的波動是有一定認識的,合理的做法是采取均衡的管理策略。“很多企業在人民幣貶值期間不結匯,在人民幣升值期間拼命結匯,這種極端的做法是不合理的。人民幣未來的合理趨勢是雙向波動的,因此不應該‘追趕殺跌’,應采取均衡策略。”梅治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