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5370元,較上一交易日(9月4日)的6.5668大漲298個基點,連續七日上漲,刷新至2016年5月18日以來最高水平。多位業內人士指出,當前人民幣匯率持續走出獨立強勢行情,源于市場供求的力量。人民幣匯率已從“美元弱,人民幣強”轉變為“美元強,人民幣更強”的態勢。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17年9月5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5370元,1歐元對人民幣7.7610元,100日元對人民幣5.9442元,1港元對人民幣0.83540元,1英鎊對人民幣8.4306元,1澳大利亞元對人民幣5.1838元,1新西蘭元對人民幣4.6727元,1新加坡元對人民幣4.8082元,1瑞士法郎對人民幣6.8055元,1加拿大元對人民幣5.2555元,人民幣1元對0.65438馬來西亞林吉特,人民幣1元對8.8557俄羅斯盧布,人民幣1元對1.9859南非蘭特,人民幣1元對173.30韓元,人民幣1元對0.56297阿聯酋迪拉姆,人民幣1元對0.57478沙特里亞爾,人民幣1元對39.4306匈牙利福林,人民幣1元對0.54656波蘭茲羅提,人民幣1元對0.9583丹麥克朗,人民幣1元對1.2203瑞典克朗,人民幣1元對1.1974挪威克朗,人民幣1元對0.52596土耳其里拉,人民幣1元對2.7408墨西哥比索。
連破四大關口 人民幣匯率走出獨立行情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當前人民幣匯率持續走出獨立強勢行情,源于市場供求的力量。人民幣匯率已從“美元弱,人民幣強”轉變為“美元強,人民幣更強”的態勢。
在岸人民幣匯率昨日日內大漲近500點,連破6.55、6.54、6.53、6.52四大關口,再度刷新去年5月以來新高至6.5181。與此同時,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升破6.53關口,刷新逾15個月新高至6.5256。
人民幣匯率已今非昔比。多位業內人士指出,當前人民幣匯率持續走出獨立強勢行情,源于市場供求的力量。人民幣匯率已從“美元弱,人民幣強”轉變為“美元強,人民幣更強”的態勢。
“最近的人民幣升值行情由結匯需求主導。”外匯分析師李劉陽對記者表示,美元指數上周五夜間反彈回升,令人民幣中間價開在上周五收盤價附近,但人民幣境內匯率強于中間價,顯示結匯需求仍然偏旺盛。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周美元指數并未出現大幅回落,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走出獨立行情,對一籃子匯率指數也大幅走強。
外匯專家韓會師告訴記者,人民幣匯率走出獨立于美元的強勢行情,可能是由于結售匯市場出現了較為明顯的順差。市場對人民幣后市走強有較強預期。
民生銀行(8.42 +0.48%,診股)高級研究員應習文也對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市場對人民幣走勢的運行邏輯已經發生兩次轉變,第一次轉變是由“人民幣對美元持續走弱”轉變為“人民幣主要錨定一籃子貨幣,美元強則人民幣弱,美元弱則人民幣強”(由弱轉為中性),轉變的觸發是央行在中間價形成機制中引入逆周期調節因子。第二次轉變則發生在最近一個月內,表現為由“錨定一籃子貨幣”到“走出獨立升值行情”(由中性轉強),表現為即使美元走強,人民幣也不弱。
“第二次轉變不同于第一次,主要是由市場內生驅動的,源于市場交易者對人民幣匯率背后邏輯的重新認識,是適應性預期調整的過程,也有一定自我實現的因素。”應習文指出,越來越多的交易者開始接受美元轉向長期走弱的事實,并就此形成晚結匯不如早結匯的邏輯。況且經過一年半的人民幣連續貶值,企業與居民當前持有的美元存量,遠多于2005年至2015年人民幣升值期間,這相當于為“做空”美元提供了大量炮彈。
招商證券(19.76 -0.50%,診股)分析師謝亞軒告訴記者,當人民幣匯率升破6.6、6.7等整數關鍵點位時,短期往往會帶來更多的美元供給,其來源可能是企業的“存量結匯”力量,從而造成外匯市場供求情況取代美元指數,成為短期人民幣匯率波動的主要驅動因素。
回顧8月,在岸人民幣對美元累漲逾2%,創2005年7月匯改以來最大單月漲幅,而今年以來人民幣升值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