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此前在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恰恰是抑制匯率超調和“羊群效應”的有效手段。“逆周期因子”所發揮作用是雙向的,無論是匯率單邊貶值還是單邊升值,逆周期因子都能發揮作用以減緩匯率短期大幅波動。
“目前不是改變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時間窗口。”盛松成表示,目前我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考慮“收盤匯率”和“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配合一定的宏觀審慎管理,這不應輕易改變。
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最好時機應在人民幣匯率較穩定時。盛松成說:“目前人民幣匯率并非處于穩定期,如改變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可能加劇市場波動,人民幣匯率大升大貶都會對經濟帶來傷害。其次,世界經濟,尤其是美國經濟還很不確定。因此,維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對我國有利。再次,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應與其他金融改革和實體經濟改革協調推進,不應單兵突進。”
盛松成表示,目前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有利時機。首先,我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進出口貿易國。人民幣國際化應是長期戰略目標,時機成熟就應逐步推進。其次,目前人民幣匯率已穩中有升,外匯儲備已連續7個月增加,足以滿足我國預防性需求。隨著未來人民幣匯率彈性進一步提高,我國需要的外匯儲備將進一步下降。再次,我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度不斷提高,為境外人民幣提供回流渠道。最后,我國企業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倡議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條件,也提出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