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章馨),人民幣中間價報6.6157,上一交易日中間價報6.6166。
人民幣匯率料延續(xù)雙向波動
國金證券宏觀團隊表示,人民幣匯率當前的持續(xù)、快速貶值是“外患”和“內憂”兩方面因素疊加的結果。貿易形勢惡化,疊加中美貨幣政策的分化,也引發(fā)了人民幣匯率貶值的預期升溫。但預計下半年人民幣匯率不會大幅貶值,預計全年溫和貶值2%-3%。此外,當前人民幣匯率的快速貶值,對資本市場和資產價格的影響更多體現(xiàn)在預期上。
莫尼塔研究認為,在當前“三大攻堅戰(zhàn)”的關鍵時點,央行不會放任、甚至助推人民幣貶值預期再度激化;考察美元的決定因素及特朗普的重商主義理念,美元難以重返強勢。因此,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或將在6.7左右企穩(wěn)。
中信明明:人民幣主動貶值跡像不明顯
中信證券明明研究團隊認為,從人民幣匯率定價機制看,目前匯率中間價主要依據(jù)收盤價和一籃子匯率制定,近期匯率中間價較前一日收盤價偏離幅度不大,不能證明存在明顯的央行干預。美元指數(shù)強勢上漲是近期人民幣走弱的主要原因。中美貿易戰(zhàn)引發(fā)的對未來進出口的擔憂情緒也使匯率承壓。央行的匯率市場化決策意味著通過干預外匯儲備、進而導致流動性增加的可能性不大。
降準之后貨幣政策何去何從?
未來,央行貨幣政策的重點依然是防風險,穩(wěn)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立場不會改變。在此過程中,央行會更加重視對流動性的管理和對市場預期的引導,既防止主動觸發(fā)新的風險,又要防止金融強監(jiān)管的預期出現(xiàn)松懈甚至逆轉。
一方面,央行會繼續(xù)利用各類貨幣政策來管理流動性,確保不出現(xiàn)流動性引發(fā)的危機。當前,中美貿易摩擦愈演愈烈,全球經濟復蘇動能明顯趨弱,國內社融、消費等指標快速下降也預示著國內經濟增長面臨向下的壓力。年初以來,金融去杠桿已經帶來企業(yè)融資成本上升和信用風險增加,這會直接影響宏觀經濟的平穩(wěn)增長。這種情況下,央行利用各類貨幣政策適當釋放流動性,發(fā)揮逆周期調節(jié)的功能以對沖國內外基本面的變化,本身也是穩(wěn)健中性的應有之義。只要防風險依然是央行工作的核心,就不必對央行主動釋放流動性的行為過度解讀。接下來,市場大概率還會看到央行出臺類似的政策,但這些政策的初衷都是基于穩(wěn)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立場。
另一方面,金融去杠桿進程尚未結束,央行及其他監(jiān)管部門依然會維持高強度的金融監(jiān)管壓力。從前兩次降準操作后的效果來看,如何確保資金流向目標領域仍是定向降準操作的一大挑戰(zhàn)。國際上關于央行貨幣政策操作的一個基本共識是,央行可以把資金交給銀行部門,但很難控制銀行對資金的使用。為了確保流動性真正流向實體經濟,央行及其他監(jiān)管部門或許會出臺更多的規(guī)則和制度來指導銀行部門的行為。因此,在可預見期內,金融部門內部流動性偏緊的格局依然不會改變,但前期因金融去杠桿觸發(fā)的實體經濟融資萎縮和風險增加的問題,或許會因此得到部分程度的緩解。想要了解更多新聞資訊,請時刻關注財經365外匯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