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任何時候,永遠都有人會反對,會反駁,可是,我已經習慣,因為我深知在市場中要立足,靠的不是道聽途說,而是以文字表達思路,以判斷精確未來!
1、供給因素:供給方面因素主要有:
(1)地上的黃金存量
全球目前大約存有13.74萬噸黃金,而地上黃金的存量每年還在大約以2%的速度增長。
(2)年供求量
黃金的年供求量大約為4200噸,每年新產出的黃金占年供應的62%。
(3)新的金礦開采成本
黃金開采平均總成本大約略低于260美元/盎司。由于開采技術的發展,黃金開發成本在過去20年以來持續下跌。
(4)黃金生產國的政治、軍事和經濟的變動狀況
在這些國家的任何政治、軍事動蕩無疑會直接影響該國生產的黃金數量,進而影響世界黃金供給。
(5)央行的黃金拋售
中央銀行是世界上黃金的最大持有者,1969年官方黃金儲備為36458噸,占當時全部地表黃金存量的42.6%,而到了1998年官方黃金儲備大約為34000噸,占已開采的全部黃金存量的24.1%。按目前生產能力計算,這相當于13年的世界黃金礦產量。由于黃金的主要用途由重要儲備資產逐漸轉變為生產珠寶的金屬原料,或者為改善本國國際收支,或為抑制國際金價,因此,30年間中央銀行的黃金儲備無論在絕對數量上和相對數量上都有很大的下降,數量的下降主要靠在黃金市場上拋售庫存儲備黃金。例如英國央行的大規模拋售、瑞士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準備減少黃金儲備就成為近期國際黃金市場金價下滑的主要原因。
2、需求因素:黃金的需求與黃金的用途有直接的關系。
(1)黃金實際需求量(首飾業、工業等)的變化。
一般來說,世界經濟的發展速度決定了黃金的總需求,例如在微電子領域,越來越多地采用黃金作為保護層;在醫學以及建筑裝飾等領域,盡管科技的進步使得黃金替代品不斷出現,但黃金以其特殊的金屬性質使其需求量仍呈上升趨勢。而某些地區因局部因素對黃金需求產生重大影響。如一向對黃金飾品大量需求的印度和東南亞各國因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從1997年以來黃金進口大大減少,根據世界黃金協會資料顯示,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及韓國的黃金需求量分別下跌了71%、28%、10%和9%。
(2)保值的需要。
黃金儲備一向被央行用作防范國內通脹、調節市場的重要手段。而對于普通投資者,投資黃金主要是在通貨膨脹情況下,達到保值的目的。在經濟不景氣的態勢下,由于黃金相對于貨幣資產保險,導致對黃金的需求上升,金價上漲。例如:在二戰后的三次美元危機中,由于美國的國際收支逆差趨勢嚴重,各國持有的美元大量增加,市場對美元幣值的信心動搖,投資者大量搶購黃金,直接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破產。1987年因為美元貶值,美國赤字增加,中東形勢不穩等也都促使國際金價大幅上升。
3、投機性需求
投機者根據國際國內形勢,利用黃金市場上的金價波動,加上黃金期貨市場的交易體制,大量“沽空”或“補進”黃金,人為地制造黃金需求假像。在黃金市場上,幾乎每次大的下跌都與對沖基金公司借入短期黃金在即期黃金市場拋售和在COMEX黃金期貨交易所構筑大量的空倉有關。在1999年7月份黃金價格跌至20年低點的時候,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公布的資料顯示在COMEX投機性空頭接近900萬盎司(近300噸)。當觸發大量的止損賣盤后,黃金價格下瀉,基金公司乘機回補獲利,當金價略有反彈時,來自生產商的套期保值遠期賣盤壓制黃金價格進一步上升,同時給基金公司新的機會重新建立沽空頭寸,形成了當時黃金價格一浪低于一浪的下跌格局。
資深分析師趙鑫勝贈言:
我享受每一次帶領信任者翻倍之后那種狼叫般的狂野!也許,你永遠無法體會,有人自進入這個市場,就一直成為那個受傷的人,每天都在療傷當中!
文/趙鑫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