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申報掛牌數量4月大幅回升
在862家企業中,目前有451家處于“待反饋意見”狀態,其余為“落實反饋意見”或“反饋意見回復審查狀態”。
有券商認為,待掛牌企業數量增加,與企業對今年新三板出臺利好政策的預期提高有關,也有相關人士表示,這主要是受企業財務報表編制時間影響。
今年以來,新三板不斷傳來好消息。先是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又于4月18日被納入國家發改委改革重點工作,4月24日“新三板”又首次出現在《證券法》修訂草案中。
對此,某券商做市業務負責人表示,對今年的新三板利好政策的出臺表示樂觀,而他所接觸的多數企業,也在積極等待政策出臺。
今年四家擬IPO藥企被否
今年以來,已經有20家醫藥公司首發上會,占今年199家上會企業的10%,可謂大戶。其中哈爾濱三聯藥業暫緩表決,重慶圣華曦藥業、南京圣和藥業、長春普華制藥、廣東百合醫療科技4家公司IPO申請被否,占上會藥企比例為20%,其余15家公司均獲得通過,包括新三板公司新天藥業。
IPO申請被否的4家藥企中,長春普華制藥去年上半年實現營收近7000萬元,不過該公司盈利是所有上會企業中最低的,其當期凈利潤為1829萬元。重慶圣華曦藥業、南京圣和藥業兩家公司去年盈利出現下滑,同比分別下降了18%和4%。
據了解,這4家藥企,被詢問的事項并未直接與業績規模相關,不過企業收入的來源,以及盈利的可持續性,均被發審委所關注。
新三板年報延期披露理由五花八門
新三板在線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17年4月30日,新三板共有11113家掛牌企業應披露2016年度財報,其中10554家及時披露,559家未及時披露,占比5%,而前一年這一數據不到1%。
為何不能及時披露年報,新三板公司給出的理由五花八門。
首先是“后院起火型”。比如80家因“在年報披露期間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延期,尤其是三閣園林,原預約披露時間是4月20日,后經三次延期,現在已延期到6月27日。財務人員病重。
其次是“見異思遷型” ,51家因“終止掛牌”延期披露。一批優質企業例如哇棒傳媒、白兔湖、匯量科技、深裝總等,打算轉投A股懷抱,這類企業共有38家目前都進入IPO輔導階段。
最后則是“拖延癥晚期型”,407家因“審計工作、年報編制工作未完成”延期,占比高達72.3%。“審計及年報編制工作量大幅增加”“審計進度晚于預期”、“審計工作未能按預期時間完成”、“因某某會計師事務所現階段項目繁多,時間緊迫,無法及時出具審計報告”…… 在這些年報延期披露提示性公告里,公司大多把延期理由歸結到審計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