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7年,共享單車可稱的上是現象級的創業領域,因此該領域任何風吹草動都能成為大眾廣議的新聞。就在共享單車兩巨頭ofo與摩拜的份額誰是第一的口水戰打得不可開交時,兩家新入局的共享單車“悟空單車”“3Vbike”的倒閉新聞,使得共享單車又誕生出新話題,大家老話重彈,共享單車又?叒叕不行了?
我認為這是一個更趨理性的中國創投,這兩家共享單車新軍倒閉的原因都是因為缺乏創新與融資受挫,2017年各路資本已不再盲目的圍繞熱門創業打消耗戰,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創始人吐槽共享單車不行:背后真相
就在摩拜剛完成新一輪6億美元融資,ofo也將完成新一輪融資決定今年自行車投放數量將增加兩倍以上,達到2000萬時。6月13日共享單車悟空單車發出倒閉的公告,因與雙巨頭強勢發展形成冰火兩重天的反差,悟空單車以這種悲劇的方式,在宿命的結束時火了一把。隨后未久,3Vbike通過公眾號宣布倒閉,為近期的共享單車倒閉話題又添一把火。尤其是3Vbike創始人巫盛華一句“再也不看好共享單車模式了”,其以圈內人身份的吐槽,讓一直飽受看衰質疑的共享單車,在輿論上又抹了一層陰影。
但仔細分析悟空單車、3Vbike倒閉原因可發現,沒能吸引到融資,是他們相繼失敗的重要原因。從他們身上可發現三個共性:第一,兩家共享單車都是跟風創業,悟空單車成立于2016年9月;3Vbike于2017年2月26日才將首批共享單車投放在河北保定。第二,兩家創始人創業前皆非業內人士,悟空單車創始人雷厚義做過社區O2O及iOS軟件開發,去年共享單車大火后,才考慮入局這個領域。而3Vbike創始人巫盛華在創業之前從未接觸過自行車行業。第三,兩人創業動機疑似不純,融資受挫即倒閉。悟空單車創始人雷厚義自稱創立悟空單車使自己虧損上百萬元,曾嘗試城市合伙人計劃(招募個人或小商家眾籌單車)未成功,因融資不到位而倒閉。而巫盛華創立3Vbike前曾發過100多份BP,后來自掏腰包六七十萬現金上馬項目,四個月沒找到融資而無奈倒閉。
從他們兩家身上我們能看到,當年千團大戰、打車大戰、直播大戰背后,大大小小的跟風創業者的影子。只是與當年創業者只要綁定創業熱門概念,就能拿到投資機構的錢不同。2017年的錢,不再是靠一個貼熱點就能搞定的事。
創業跟風之痛:to VC商業模式該休矣
中國早期創業有兩大不可說之痛,一個是對美國模式的抄襲,一個是自己人對自己人的抄襲。這兩個特點,在千團大戰、打車大戰、直播大戰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以千團大戰為例,自2010年初我國出現第一家團購網站,到2011年8月,我國團購網站的數量就超過了5000家。這場團購創業的零和游戲,一直持續到今天,雖然團購概念已升級為本地生活服務,競爭中一大批跟風者死掉。至今該領域仍存在新美大、百度糯米、口碑三個巨頭玩家。
打車大戰、直播大戰也走著千團大戰的老路子,在行業末尾淘汰期來臨前,同類型的軟件、平臺猶如過江之鯽,在不同段位的資本機構扶持下,獨木橋上各自征伐。就像前幾日《財經》一篇專訪《對話王興:太多人關注邊界,而不關注核心》中,王興所言的很多細分領域會經歷多進4,4進3,3進2。一個創業成為熱門,大家一起跟風,激烈競爭后,能抱到大腿的一二勝出者對行業進行收割,留下數千家、數百家的模仿者尸體,及無數沒能及時退出血本無歸的各中小創投機構。
我們反觀硅谷近幾年的新興獨角獸,Uber、Airbnb、Snapchat等,這些新秀要么像中國共享單車一樣創造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要么是在某個領域做一個全新的垂直創新。很少出現中國這樣一個模式被資本熱捧,一大批跟風者就如雨后春筍般崛起。而這無不和兩國創投圈不同的運營思路有關,在硅谷你如果完全抄襲一種模式,投資機構會直接無視你。而中國許多創投機構,卻將扶持熱門創業抄襲的創業者作為穩妥的投資方式,這種差異化,反射在創新領域,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影響。
因此,中國創投有了一種新的創業模式,那就是專創新給投資機構看的to VC商業模式。雖然,不能惡意的將悟空單車、3Vbike劃為此列,但這種毫無創新的后來者,已是中國創投領域的畸形現象。他們的失敗,標志著中國創投圈的理性與成熟,從長遠來看,是中國創新健康發展的利好消息。
不再跟風背后:理性創投更易創新
悟空單車、3Vbike被投資機構拒絕,并非孤例。相比千團大戰、打車大戰、直播大戰,共享單車創業潮的末尾淘汰期來的過早。因為共享單車真正從一個創新項目,變成一個風口,不過是2016年底ofo、摩拜雙雙獲得巨額融資消息傳出之后。
如果按照當年千團大戰、打車大戰的發展曲線來看,今年正是數千家、數百家共享單車平臺興起的關鍵期,要在明年甚至后年,整個跟風創業才會迎來冷靜期,隨后整個市場開啟末尾淘汰。今年共享單車整個行業火了不到一年,雖然中間出現過顏色不夠的調侃來批評共享單車扎堆創業的風氣,但相比以往的熱門創業領域的亂象,共享單車的嚴重程度并沒有那么恐怖。作為兩個失敗者,雷厚義、巫盛華之所以能夠被人所關注,也是得益于共享單車淘汰時間提前到來這一反常現象。
如果說,在中國創業高潮的2014年、2015年,還有人把復制/抄襲創業當成一種理所應當的事情。資本寒冬后的2016年、2017年,中國創投圈第一批理性的人,逐漸意識到這種跟風創業危害后,已對這種不健康的創投現象說不,這種健康的觀念正在影響著整個資本市場。
雖然大熱的共享單車不再成為吸金的重要領域,不代表資本放棄了中國創新,反觀2017年中國的融資動作異常頻繁。據近日VC SaaS發布的《2017上半年最全投融資報告》顯示,從融資階段分析,2017年前半年投融資市場總體回暖,較2016年同期投融資對比,融資階段開始在早期擴大,大量項目開始重新萌芽;A輪至C輪市場保持穩定;二級市場IPO上市增速明顯。
僅2017年前二季度就共發生6339起投融資事件,一級市場占比過半,IPO上市事件達248起,A股IPO上市企業332家。也就說,此前盲目追捧熱點的資本,開始向各類具備潛力的多元領域擴散。如硅谷投資人彼得帝爾新書《從0到1》中所分析的「從0到1」與「從1到N」兩種創新模式。他認為前者引起質變,推動社會文化、觀念、社會進程的改變;后者則引起量變,只局限于此消彼長的零和游戲當中,2017年中國融資的變化,正暗合這種轉變。
悟空單車、3Vbike的悲劇是一件好事情,資本作為創新的催化劑,是放在「從0到1」的項目中,還是放在「從1到N」的項目中,看似差別不大的抉擇,將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因為每個市場扶持創投的資本都是有限的,如果能夠更多的傾向于原創項目,就會產生一大批新秀。如果全部放在熱門的追風領域,就會不斷的陷入倒閉潮、合并潮的怪圈里,一個更趨理性的創投,才會真正的釋放中國隱藏的創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