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信電子7月10日晚間公告稱,因看好柔性電子行業發展并對公司前景充滿信心,根據銀河證券的建議,并在通過其合規性評審后,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李強認購了銀河金匯發行的銀河匯達智贏7號定向資產管理計劃(以下簡稱“定向計劃”),并通過該定向計劃與銀河證券開展期權交易。另據公告顯示,李強開展該交易系其個人行為,非公司行為,公司在此過程中不承擔任何風險,該交易對公司無直接影響。且該交易不代表李強對后市價格的承諾。
據了解,因此次創新式護盤,弘信電子在14個漲停板后,二級市場又給予積極回應,股價連續大漲,6個交易日累計上漲45%,成為次新股板塊的領頭羊。公開資料顯示,弘信電子大漲主要是游資在背后推動。
有專業人士分析表示,此次交易本質上是一起期權買賣,是弘信電子實際控制人和券商對公司及行業的共同看好,兩者并不是對手方,而更多的是對公司和行業的一種長期投資,希望進一步提升市場信心。
前瞻性激勵機制風險與機會并存
據了解,股票期權作為企業管理中一種激勵手段源于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并在70-80年代走向成熟,為西方大多數公眾企業所采用。中國的股票期權計劃則始于上世紀末,但仍處于政策不規范前提下的摸索階段,直到2005年12月31日,中國證監會頒布了《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有力的推動了我國股票期權計劃的發展。
實際上,股票期權能有效地把企業高級人才與其自身利益很好地結合起來,是當前廣泛應用的具有前瞻性的激勵機制,但風險與機會并存。根據公司自治原則,公司實施何種激勵制度是公司自治制度范圍之事,除稅法以外的法律沒有必要對之進行干涉,因此不論最后結果如何,交易雙方都需清楚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同時也承擔相應的責任。
因此,對于弘信電子實際控制人李強來說,進行期權交易以達到長期投資的目的,就必須承受更大的經營壓力,增加做好公司的動力,保持公司經營業績長期向好;換個角度看,也有效地保護了公司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
業績長期向好行業潛力爆發
當然,作為柔性電路板在中國的領軍企業,弘信電子一直擁有良好的業績表現,在行業潛力逐漸顯現的趨勢中,確實值得李強對此充滿信心。
據悉,弘信電子致力于高精密度、高難度電路板及相關元器件的研究和制造,通過自主研發與創新,公司已經成功地將電子電路的線寬、導通孔孔徑做到更細、更小,成為5G及柔性運用的一個重要元件制造商,并于今年5月在創業板成功上市,進入新一輪的高速發展期。
資料顯示,2017年一季度弘信電子整體產能達57萬平方米,2017年底產能將達72萬平方米。一季度實現收入3.6億,同比增長 111%。目前公司卷對卷產線技術升級提前于行業,在布線精度、孔徑以及產品一致性上具有領先優勢,未來有望受益于OLED、LTPS全面屏等高端FPC的全面爆發。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