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資訊 《外賣配送服務規范》團體標準在京發布 推動“互聯網+餐飲”規范化發展
8月5日,《外賣配送服務規范》團體標準在京發布。該標準規定了外賣配送的服務機構要求、服務人員、服務流程、異常情況處理、服務質量控制和服務質量持續改進等方面內容。該《規范》由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分會聯合外賣平臺起草,將于2017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
“互聯網+餐飲”所催生的外賣行業方興未艾,帶來了繁榮發展的良好形態,并在同體異質的競爭中獲得了一定的比較優勢。“快遞員改行送外賣”之類的新聞屢見不鮮。而相比于外賣配送服務的環節而言,卻是網絡訂餐服務的體系性問題,以及如何進行系統化改進的現實課題。
網絡訂餐服務亂象屢被媒體曝光,在央視“315晚會”的節目中,晚會調查組在“餓了么”平臺上,用公共停車場作為地址申請開店,只提供了一些簡單的信息,竟然順利地通過了“餓了么”網站的網上審批流程,不到30分鐘,記者的“餐廳”就“開張”了,并且可以成功接單營業。光鮮的外賣餐飲服務企業可能是無證無照、污水橫排、環境極差的“黑餐館”。在配送環節以配送人員為例,配送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服務人員、服務流程缺乏具體的操作規程。
究其原因,一是網絡訂餐行業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整個行業都呈現出粗放式、野蠻式擴張之態,準入門檻低而行業標準缺失,行業建設和規范的步伐相對滯后。二是從業人員缺乏資格準入,加上對資格的審查、素質的把控上,尚無具體而明確的標準,在供不應求的整體狀況下,囫圇吞棗則會導致良莠不齊,諸如對送餐員進行實名認證和過往犯罪史調查,對自己的送餐員進行交通普法和技能培訓都沒有做到位。
《外賣配送服務規范》團體標準發布,將會推動整個行業更加規范健康的發展。
在配送服務機構方面,“規范”明確規定外賣配送機構應具備企業法人資質,且具有固定辦公場所和規模化的配送隊伍,同時配送箱、配送車和頭盔等也應符合相關法律規定;在服務人員方面,要求配送人員宜年滿18周歲,且應對配送人員進行身份審核。
規范對一些細節均作出了規定,如商戶應在消費者下單后10分鐘內確認訂單,外賣配送員應在外賣配送服務信息技術服務平臺派單后5分鐘內接單。另外,外賣配送員到達消費者門口,應輕聲敲門,若無人響應,應電話或短信聯系消費者。外賣配送員不應進入消費者家中、收取小費或有其他不文明舉止。
據悉,規范是由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分會聯合百度外賣共同起草,將于2017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
以上就是新三板創業資訊,更多資訊請關注財經365新三板創業頻道(綜合華西都市報,光明網,DONEWS.COM )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