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袁家村:缺山少水但越做越大
人口:62戶286人,土地面積660畝;
1、以村民為主體協調發展;
2、以獨具特色的關中“農家樂”特色旅游打開了一片發展的新天地;
3、整體發展約有一個多億的投資,其中村集體和村民投入就有六七千萬元,良好前景讓外出打工的袁家村人紛紛回村;
4、比較典型的市場導向。
袁家村持續發展的精髓是不斷創新產業形態。在村干部的帶動下,袁家村先是建起農民個體經營的“農家樂”,后來又建了特色小吃街,引來特色餐飲、旅游商品等資源,提升了鄉村旅游層次。隨后又打造“月光下的袁家村”,發展酒店住宿、酒吧等夜間經濟,還通過成立股份公司、群眾入股的方式,實現“全民參與、共同富裕”。
良好前景讓外出打工的袁家村人紛紛回村。2007年,現在很多村民收入是打工時的10倍。據村干部介紹,現在每戶村民能保證年入20萬元,在外打工的20多名年輕人也幾乎全部回村發展。袁家村還帶動了周邊10個村發展,吸納了超過2000名外村民眾來此就業。
七、曾經的光棍村-如今最美鄉村
2012年以前芭蕉村還是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全村120戶,幾乎都住老舊瓦房和茅草房,環境衛生臟亂差,農民收入低于全鎮平均水平。“全村119戶人,以前竟然有40多個單身漢,‘光棍村’的說法曾讓村民和村干部都倍感頭疼;“不是醉醺醺地打牌,就是沖突不斷,外人連村子都不敢進。”曾在芭蕉村任村民小組長的南班村黨支部書記高勇坦言,村民發展動力缺失、沒有上進心,以低效產業為主的芭蕉村,遲遲沒有富起來的跡象。
改變發生在2012年。這一年,白沙將芭蕉村納入“美麗鄉村”打造計劃之列,采取農戶出一點、政府出一點、銀行貸一點、集體補一點、企業出一點的方式,共投入3000萬余元進行了整村大改造,讓家家戶戶都住上了143平方米的二層樓房。縱橫有序的林蔭村道取代了泥濘土路,告別了每到雨季,村里都是泥濘遍地、污水橫流的日子。
美了村莊環境,也美了村民的心。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啟動,村民們開始主動外出打工,村民的精神面貌變了、接觸的人多了,40多位新媳婦一個接一個地娶回來——“光棍村”成為歷史。
芭蕉村村民們借著邦溪鎮整體開發的機遇,紛紛做起了民宿,還成立了芭蕉村休閑觀光農業合作社,發動全體村民入股,吃上了旅游飯。
依托芭蕉村的區位優勢和生態優勢,村里成立了芭蕉村休閑觀光農業合作社,引導村民參與旅游發展。此外,芭蕉村還整合1460萬元資金啟動休閑農莊建設,打造集民宿、餐飲、自駕、度假等為一體的綜合農業休閑樂園,讓全村在去年便實現了旅游增收15萬元。
經過4年多的打造,2015年10月中旬,農業部揭曉2015年“中國最美休閑鄉村”榜單,芭蕉村以“特色民俗村”躋身其中,成為海南西部年度唯一入選者。
以上就是新三板創業資訊,更多資訊請關注財經365新三板創業頻道(原標題:創意鄉村旅游綜合體優秀案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