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榮是誰?他怎么還成了“埃塞工業之父”?
張華榮,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副主席、華堅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他曾經一貧如洗,說自己的理想就是“只要不種田,我什么都干”。
張華榮當過兵,做過木工、補鍋匠、油漆匠,販賣菜籽,開鞋廠……在老家,各種生意他都做過。
1996年5月,他獨自一人,帶著攢下的幾十萬來到東莞。
那時東莞鞋業是臺灣人和香港人的天下,張華榮是第一批進入鞋業的大陸商人。
當年10月,厚街白濠工業區倒閉了一家臺資鞋廠,張華榮出價100萬,把工廠連同機器一起盤了下來,掛牌成立東莞華堅鞋業有限公司。
“實際上付不起這么多錢,就只好給他欠賬、擔保。”到1997年底,張華榮承受不了巨大的壓力,一度想逃跑。
這種想法一說出來,迎來的是家里人一頓痛罵。
從此,張華榮下定決心,好好做生意,做不下去還不如跳樓自殺,一了百了。
張華榮,現在鞋業界的人提起他,當年“攪局者”的形象還是揮之不去。
當時,臺灣人做鞋過于強大,國外采購商想要壓價,需要培植一個大陸老板。張榮華很偶然地,成為那個人。他的價格,比臺資廠、港資廠低5-10%。
因此,華堅成了臺商的眼中釘:一定要把華堅搞垮!“從1999年開始,上游鞋材斷供,一些老鞋企暗中結盟,不準供應商為我供應鞋材。”
誰都沒想到,這一逼,竟然逼得張華榮自己去做產業鏈,買機器、開鞋材廠,短短幾年,張華榮不再受制于人。
華堅快速發展,2010年開始,華堅集團開始承接IVANKA TRUMP (伊萬卡 特朗普)的訂單,一年的訂單量在5萬-6萬雙。
張華榮在業界號稱“中國女鞋教父”。
一路過來,張華榮都在面對困難。
然而每次困難,都讓他變得更強大。
勞動密集型產業在中國大陸越來越難的時候,很多企業都跑去了越南、印尼……張華榮卻闖出了一片新大陸: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