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向來不缺八卦新聞。
前不久,剛剛爆出某券商美女首席與一家科技公司高管的婚外情;上周末,半夏投資老板李蓓公開信談離婚事件又甚囂塵上。
說起這宗婚姻破裂的理由,并非像此前外界猜測的那樣——既不是第三者婚外情,也不牽扯財產利益糾紛——只是因為價值取向的不同。
用李蓓的話來講:“他(前夫)相信自己勝于相信我,看重投資人的感受勝于我的感受,把業績,聲譽和金錢都排在我的前面。而我,則把被尊重、被信任、同甘共苦的態度,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空間排在了金錢和完整家庭的前面。”
因為產品業績不理想,李蓓甚至被前夫氣稱是“害人精”,其中委屈可見一斑。
話題扯得有點遠,其實引起藥師關注的,并非是離婚事件本身,而下文將要聊到的關于“夫妻店”經營模式的弊病。
不看好“夫妻店”
離婚本是私人之事,但如果涉及投資這塊,或許就沒那么簡單了。
查詢相關信息后,藥師發現,泓湖投資的股東為梁文濤和李蓓;而半夏投資的股東,也是這兩個人。
李蓓,北大金融碩士,交銀基金出身,2011年開始管理泓湖重域宏觀對沖基金,任投資總監,負責宏觀和大宗商品研究,而后創辦了半夏投資。
男主角,梁文濤,清華管理學博士,歷任易方達任基金經理、涌金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及泓湖系列基金的基金經理,2010年3月,成立泓湖投資,任總經理兼基金經理。
這些年,因此而受到傷害的投資人比比皆是:如趙丙賢離婚案、鋼鐵大王杜雙華離婚再審案、藍色光標董事孫陶然協議離婚案、趕集網總裁楊浩然離婚后財產糾紛案,土豆王微離婚案、昆侖萬維董事長周亞輝天價離婚案。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將公司實際控制人以及大股東的婚姻關系作為重要的考察內容。
除了關注股權關系是否明晰,還會對企業主的家庭情況“或明或暗”地通過各種渠道進行了解,關注夫妻家庭關系是否會帶來“潛在的風險”。
婚姻與資本市場的財富關系已經越來越緊密,其影響范圍不僅僅是個人,還會給資本市場帶來震蕩,最終波及投資者的切身利益。
藥師不看好“夫妻店”的原因有三:
首先,內部管理很容易不規范,流程不透明,人際關系復雜,容易任人唯親和獎罰不公,這對一個需要激勵和高效管理的成長型團隊來說是很致命的。
其次,集權度高,難以放權和創新,阻礙了人才的流動與成長。
如果老板是自己的丈夫的話,女的更容易敏感和固執。另外夫妻雙方更愿意選擇與自己親近的人進來,視角和眼界更容易受到限制,害怕“將自己一手創辦的家業讓別人管理”,不愿意交出“實權”,從而導致公司管理體制落后,活力不強,而又不愿意進行改革。
最后,如果團隊發生糾紛,解決問題單憑法律法規是不夠的,還要考慮到感情和倫理,容易將問題復雜化。
如果你是男的,你妻子的策略或者執行發生了差錯,你在團隊大會上會同眾人一起批評他還是幫他辯解?
如果你是女的,團隊剛進了一個很有能力又漂亮,剛好符合你丈夫審美,且兩人也聊得來的女員工,你能做到公平公正,給她晉升機會或者將項目將交給她做嗎?
如果夫妻起了爭執要離婚,離開那方對團隊起核心作用,那么這個團隊如何運轉下去?
這些潛在風險,是每個投資人需要認真考慮的,藥師是肯定不投“夫妻店”的。
離婚案的“導火索”
說起這段婚姻,還有一段小插曲:當年倆人走到一起,在業內引起軒然大波。
當年的梁文濤,在事業和家庭上都已小有成就,而那時的李蓓只是個研究員。
和很多出軌的劇情一樣,梁文濤的前妻知道老公出軌后暴怒,直接殺到交銀單位,拿著一摞小卡片,寫滿了詛咒李蓓的話,逢人就發。
但任何阻礙都抵擋不住愛情的力量,最終李蓓成功上位。
兩人創業初期,可謂順風順水,但后面的事,卻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李蓓的公開信是這樣寫的:
“到2016年4月,好運氣暫時結束了,基金凈值開始震蕩持續回撤,到年底累計回撤9%,當年虧損5%多。梁博士認為我的狀態不好,他自己直接交易可以做得更好,要求我退出基金的直接交易管理,轉為僅向他提供研究支持。
2017年一季度,梁博士管理基金,我提供研究支持,基金凈值明顯回撤,梁博士認為我的研究和策略建議是他回撤的罪魁禍首。氣頭上稱我:害人精。并留言:真后悔認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