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宋如華,一個陌生的名字。不過老一輩的IT人應該都記住他,他入行的時候,馬云還沒開始搞阿里巴巴,中國的互聯網還屬于萌芽階段。他最輝煌的時候在全國擁有31個軟件園,總面積相同馬云的阿里巴巴總部的31倍。如今他在獄中。宋如華到底有著怎么樣的人生經歷呢?
1962年4月24日,宋如華出生在紹興平水鄉長塘頭村一個清貧的農民家庭。長塘頭村到紹興要走幾十里蜿蜒曲折的山路。宋如華的父親是村里的文化人,擔任大隊會計。幼小的宋如華非常聽話,7歲時母親的早逝,使本應無憂無慮成長的他,早早體會到了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
宋如華是一位少年才子,他會講三國的語音。他1983年從成都電子科技大學應用物理系畢業留校任教時年僅21歲,1989年,宋獲理學碩士學位,次年即被破格提拔為副教授,那年他28歲。宋如華其實也算是一個天才人物。
1992年,當他拋下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的身份,以5000元資本帶領兩個青年教師下海創業創立了普托集團。
這年5月,宋如華以5000元開設了一間名為“教授電腦”的鋪面,當年,有個朋友讓宋如華代買三臺電腦終端。宋如華騎著一輛三輪車去找實達電腦成都辦事處負責人,剛好趕上對方搬家,宋一到即跑來跑去地幫著搬家,結果三臺終端人家預收款都沒收就讓他拿走了,宋充分利用實達電腦方面對他的好感,拿下了實達西南地區獨家代理權。這是宋如華真正賺錢的開始。
1994年,成都金牛區稅務局向托普訂購幾臺電腦,后來擔任過上市公司托普軟件董事長的戴禮輝負責送貨安裝,在安裝時他偶然看到局長桌子上的一份文件,里面提到了“金稅工程”,即引入一整套軟件系統,對增值稅的監控管理,戴立即飛報宋如華。宋則馬上趕到金牛區稅務局洽談合作事宜,最終得到了這筆大單,實際上簽單時托普手頭什么軟件也沒有,回頭再找電子科大的技術人員開發。發現這個商機后,宋如華一鼓作氣拿下四川省內多個“金稅工程”項目。宋如華從巨大的成功中總結出了一條秘不示人的生意經:要做成大生意,就得和政府合作,政府機關龐大的采購“盤子”是一個巨大的生意來源。
之后宋如華依靠著政府這個大胖子,僅僅8后,宋如華在全國就擁有27個科技園,他成了IT界最大的地主。宋如華堪稱是王健林與馬云的結合體。
在跑馬圈地的過程中,托普的總資產迅速增長到“100億”,其中軟件園背后的地產增值起到了重要作用。
當年普托集團在上海南匯拿下了500畝地,當時的價格不過是5萬一畝,如果是房地產企業的話,至少得50萬一畝。直到2004年底南匯土地儲備中心以2.5億的“溢價”從托普手中把土地重新買回來。
宋如華不停在全國拿下一個又一個園區,當然這背后是巨大的債務,資金鏈非常緊張,只要有一個環節出問題,宋如華就會出問題。
2004年,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出臺前夜,托普經濟帝國黯然落幕。開發1.2萬畝土地所需的資金像沉重的十字架一樣套牢了回天無術的宋如華。如果不是資金鏈斷裂,托普可能還會圈得更多的土地,上演更多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