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如今提到“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已經不止包括“顏值就是一切”這一層含義了,還包括受益于人臉識別等技術的發展,“臉”已經成為了個人身份的區別標識和通行證。
不要以為人臉識別距離我們還很遙遠,在蘋果公司為iPhone X推出Face ID的同時,中國人民日常生活的其它方面,其實也已經開始用到人臉識別技術。它正在悄悄滲透到我們身邊,并顛覆過去的生活方式,不信的話我們舉幾個例子看看。
會“看臉”的ATM機
中國農業銀行非常趕時髦,今年它們正忙著為全中國的ATM機增加“刷臉取款”功能,此前容易丟失、損壞的銀行卡即將被趕下歷史舞臺。
當你站在農行ATM機前,抬眼看一眼攝像頭,聰明的人工智能就能快速識別你的身份,接下來你只要輸入手機號、取款金額、密碼,機器就會自動吐鈔了,全程無需銀行卡參與。
事實上農行的“刷臉取款”并非部分地區的福利,而是一個要在全國推行的系統性計劃。未來,全國24064家分支機構、30089臺柜員機、10萬個ATM機安裝人臉識別系統,包括偏遠的農村也能享受到這項黑科技的便利。
火車站“刷臉進站”
經常坐火車、高鐵外出的人,可能已經體驗過火車站的“刷臉進站”功能了。不同于以往的驗票人員人工“辨臉”,現在人臉識別能在3秒鐘識別你的身份,省時又省力。
現在,合肥南站、武漢火車站、北京站等多個火車站,都已經用到了這種技術。按照 “請將車票放在身份證上,二維碼朝向前方”的提示,旅客們將車票和身份證疊放在識別口,同時將臉正對人臉識別閘機屏幕上的攝像頭,只要票證人一致,就能自主檢票進站了。
目前刷臉驗票和人工驗票并行,識別的準確度已高達99.7%,也許未來隨著技術的改進和普及,驗票的工作也會被人臉識別和人工智能技術取代,那將是一個更發達、更便捷的社會。
購物也要“刷臉支付”
美國權威科學雜志《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今年曾發布了一份2017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中,其中“刷臉支付”就被光榮入選。在中國,各大電商平臺也都在推出刷臉支付方式,包括京東、阿里巴巴、蘇寧易購都已試水刷臉支付。
比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在杭州開通了刷臉支付商用試點,只要用戶開通這個功能,結賬時選擇“支付寶刷臉支付”并輸入手機號碼,就能完成支付,省去了手機掃碼的環節。
而京東的超腦人臉識別技術,也已經實現在諸多場景中廣泛應用。比如京東員工在大廈內打卡、販賣機購物、食堂、便利店支付等;當我們在取快遞時,還能通過京東無人車上搭載的人臉識別系統,快速實現刷臉取件;此外京東金融已經支持在部分線下商戶體驗店中進行刷臉支付。
學生宿舍“刷臉開門”
有了人臉識別,中國高校的門禁、查寢也多了一種高科技手段。宿管大媽表示,再不也擔心有人夜不歸宿或者攜帶外來人員進入了。
這方面表現最突出的就是北京師范大學,今年他們將人臉識別機器放在了宿舍門口,學生進出時可以刷一卡通后進行人臉識別,或者對著機器喊出自己的名字后人臉識別,不管是否化妝都能準確認出。
最為關鍵的是,外來人員和晚歸學生都能被機器識別出來。當非本宿舍樓的人進宿舍時,儀器掃描結果會呈現紅色;而學生進出宿舍的時間都會被記錄下來,宿管人員隨時能查到有哪些學生晚歸。可以說,科技進步了,學校管理學生的方法也變高明了,這將為校園安全多加一重保護屏障。
當然了,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場景還不止這些。無人店用人臉識別結賬;天壇公園人臉識別取廁所紙;2018高考報名用人臉識別采集考生信息;多個品牌智能手機也正在搭載人臉識別技術。
看到了吧,這個世界正在悄悄發生巨大的改變,光是一項人臉識別技術就已經被廣泛應用。未來,臉就是我們的身份證和名片,也許僅憑一張臉我們就能去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十年前我們沒料到會有這么巨大的改變,而十年后科技的變遷或許還會超越我們此刻的預期。
以上就是創業資訊,更多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創業頻道(原標題:“臉能當卡刷”不再是空話!在中國干這些事兒,都得刷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