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孫遠之)時下,婚禮慶典上放飛蝴蝶,漸漸在許多大城市流行開來。革命老山西聞喜縣神柏鄉下定村的丁國暉,早在2010年就從中“嗅”到了商機,辭去在太原的工作,回鄉養殖蝴蝶。7年過去了,39歲的丁國暉從當初的不被人看好,到如今養殖蝴蝶的大棚發展到13畝,利用互聯網進行銷售,年收入1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丁國暉是革命烈士孫興華的后人。在養殖技術成熟后,丁國暉正籌劃著建設蝴蝶園,想要與貧困山區的鄉親們共同致富。他做的這一切,得到了妻子高艷梅的支持,同樣來自革命老區的她,當年毅然辭職,陪同丈夫來到遠離家鄉呂梁的運城。7年過去,夫婦倆迎來了他們的“羽化”人生。
當攝影師提出要給夫妻倆拍張工作照時,高艷梅滿帶微笑地婉拒道:“蝴蝶可以隨便拍,就不要拍我們了,再說溫室大棚是蝴蝶的生長環境,基本不需要我們做什么。”高艷梅告訴攝影師,每年來此拍照的攝影師、記者絡繹不絕,前段時間還來了一波50多人的攝影團,把溫室大棚圍的水泄不通。
目前,每個棚一季可以出產1萬余只蝴蝶,從4月份開始出蝶出蛹,一直持續到10月份。他們養殖的蝴蝶按只銷售,一只5元,一般成熟的蝴蝶可存活20余天。
高艷梅的支持,讓丁國暉在夢想的道路上堅持了下來。白天忙地里,晚上上淘寶;一聽到周邊有婚禮、慶典,就跑去推銷。不懈的努力下,夫婦倆養蝴蝶的年收入從最初的5000元,發展到現在的10萬元。
丁國暉除了忙碌“蝴蝶生意經”外,還要下地干農活,管理自家種植的幾畝花椒樹。“盡管這里比較偏僻,手機經常沒有信號,但靠著養殖蝴蝶,一年下來,比普通上班族還是強多了,當然跟當官的是沒法比了。”隨著與高艷梅的交流,她也慢慢打開話匣,與攝影師開起了玩笑。
溫室大棚內養殖的蝴蝶。
正在孵化的蝴蝶蛹。
更多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創業頻道。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