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孫遠之)2017年度市級國有文藝院團“一團一策”考核30日舉行,考核結果顯示,2017年,18家市級國有院團新創(含改編)大型劇目79部,較去年增加8部;演出收入2.56億元,較去年增長0.13億元,增幅5.34%;全年共完成演出9743場,觀眾342.62萬人次。
一年來,國內外賽事與展演佳訊頻傳,雜技《攀登——集體造型技巧》《突破——抖杠》、皮影戲《花木蘭》等在國際舞臺上摘金奪銀;昆曲《邯鄲記》、話劇《大清相國》、歌曲《書香滿中華》等分別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重點扶持劇目、第十五屆中國戲劇節和第五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繼續位居全國前列,2017年共有34個項目獲得資助,立項率20%,資助總額約3241萬元。
《朱鹮》
一批優秀劇目赴中央黨校演出,上海歌舞團《朱鹮》、上海民族樂團《海上生民樂》、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大清相國》、上海交響樂團《紅旗禮贊》、上海芭蕾舞團《天鵝湖》以及中國上海藝術節中心牽頭創排的《“從石庫門到天安門”詩歌朗誦會》均收獲良好口碑。 圍繞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這一主線,市委宣傳部、市文廣影視局集中力量整體策劃實施,推出“黨的誕生地”主題文藝精品,大型交響合唱《啟航》、“從石庫門到天安門”美術作品展和詩歌朗誦會“三位一體”地展現了一代代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與使命擔當,再現了共產黨員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積極“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海上生民樂》《霸王別姬》《長生殿》等在世界舞臺上自信發聲。
《長生殿》
一年來,市級國有文藝院團注重人才梯隊建設,激勵青年骨干成長,上海芭蕾舞團選派青年演員參加南非國際芭蕾舞比賽;民族樂團依托“藝銜制”拓寬青年人才發展通道;歌劇院首次面向全球招聘,助力劇院國際化發展;木偶劇團建立“青年創演機制”,提供孵化平臺,儲備創作資金。繼續踐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機制,鼓勵主創團隊采風實踐,歌劇院為創作《生命記憶》實地探訪“采養分”;評彈團深扎河北正定創作采風。繼續開展公益演出與普及教育,上海芭蕾舞團面向社會開設全公益、零收費的“芭蕾大師課”,全年共9期課程;上海雜技團通過“高雅藝術進社區”、“浦東新區百場匯演”、“暑期未成年人教育實踐”等開展雜技藝術教育和魔術普及教育;上海昆劇團藝術教育公益品牌“昆曲Follow Me”迎來十周年慶典,入選上海市“非遺保護工作優秀實踐案例”。
話劇《大清相國》
上海將繼續圍繞“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黨100周年”等重大節點,科學編制重大題材專項創作規劃,不斷提高創作生產組織化程度,在“一團一策”的基礎上,鼓勵支持“一劇一策”,發揮不同戲劇作品的優勢特色,深入推進“青年文藝家培養計劃”,制定“一人一策”個性化培養方案,為有潛力的優秀藝術家提供更多平臺。
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