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孫遠之)在大數據時代,人們其實基本毫無隱私可言。單憑一個外賣訂餐信息,有心人不但可以知道你的姓名、電話、住址,甚至可以根據訂單判斷你家里幾個人,下班作息時間等。簡直細思極恐~
近日,有市民反映,因為在一外賣平臺訂過一次外賣,就會接到很多騷擾電話。對于信息泄露這事,大家都早有耳聞。但記者臥底調查出的情況還是讓大家大吃一驚。在一些"電話銷售"群中,大家的訂餐信息全被打包倒賣給電話銷售公司。其中,一部分是某些網絡公司用軟件爬取的,還有不少是外賣騎手順手倒賣的。
據梳理發現,不少外賣平臺用戶都有過信息被泄露的經歷,甚至因此引發糾紛。
據媒體報道,去年12月份,柴先生通過“餓了么”點餐平臺訂了一份外賣,共計31.8元。約10分鐘后,一名自稱商家的人聯系柴先生稱,他訂的黑椒豬排賣完了,換菜需要補兩塊錢的差價。“信息很準確,我訂單的信息,商家賣的什么餐,一模一樣。”柴先生說。隨后對方讓柴先生報一下支付寶數字以便收取兩塊錢的差價。在報過數字后,柴先生發現對方已經轉走了自己近2000元。商家表示柴先生的餐并沒有賣完,給他打電話的也不是店里的工作人員。柴先生懷疑自己的訂餐信息被泄露。
信息泄露
此外,今年3月份,哈爾濱李先生在訂過一次外賣后,頻繁接到陌生人電話詢問如何找“小姐”。不勝其擾的李先生最后發現,自己的電話是被一名外賣騎手泄露的,并將其備注為“小姐上門”。
記者以信息被泄露用戶的身份撥打美團客服電話,一位客服人員表示,美團內部對于信息的管理非常嚴格,不會泄露用戶的隱私。但用戶訂單信息涉及多個環節,商家和騎手會有用戶信息,且不包括送錯餐以及訂餐小票弄丟等干擾因素。
外賣平臺信息泄露
據了解,一些QQ群里餓了么、百度外賣、美團等外賣平臺的客戶信息都有在售賣,有人聲稱手上有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所有外賣平臺的客戶信息, 10000 條售價 800 元, 5000 條起售,“平均每條不到一毛錢。”
網友看后表示膽顫,電話泄露就算了,可怕的是你的詳細住宅信息陌生人都一清二楚。這是一個“全裸”的時代,沒有人有隱私。那些個人信息沒泄露的并不是因為你保護的好,而是因為不值錢~
美團網方面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由于此次用戶信息泄露事件波及了多個用戶量較大的平臺,如CSDN、網易郵箱等,有部分使用相關賬戶注冊美團網的用戶賬戶面臨安全威脅。
網絡安全專家、白帽匯創始人趙武表示,目前信息泄露不斷發生,但相應的技術安全規范和要求仍未出臺,公民的個人信息仍處于“危險期”。
對于外賣平臺涉嫌泄露客戶隱私的問題,趙武分析稱,有可能是外賣平臺程序存在漏洞,比如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沒有做認證,網絡入侵者可以根據訂單序列號爬取用戶信息。歷史上出現過很多起類似案例,例如一些招聘網站的簡歷大規模泄露等。
第二種可能是跟商家合作的第三方泄露信息。比如有的商家會搞一些積分、返利、贈券等活動,這些活動一般是第三方公司承做。他們在活動中會搜集用戶的信息,而本身對數據的保護不如平臺嚴密,因此很容易被入侵。
如何防范信息泄露,趙武表示,一方面國家應該盡快出臺網絡安全保護具體細則,嚴格立法要求企業對安全事故負責,尤其是跟隱私相關的數據泄露必須有懲罰和賠償機制,不允許企業增加“黑客攻擊導致的數據泄露不承擔責任”類似的霸王免責條款。同時,嚴格管束企業方對數據的利用情況,出一次事,處罰一次。
另一方面,商業公司要及時更新信息保護手段,建立深層防護機制,在做數據分析和使用時,可以先將客戶的敏感信息隱去,用虛擬ID代替;再將其隱私信息通過加密的手段做二次防護。
此外趙武表示,商業公司還應完善信息管理機制,“比如技術加密的算法是什么,什么樣的人才能接觸到用戶數據,建立詳細的技術標準規范”。
在國外,因信息泄露問題,巨頭facebook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而在國內,信息保護的意識較為淡薄。因此,此類事件層出不窮。在此,希望有關部門加快立法的工作,加大力度懲處。而企業也要肩負起自己的相應責任。
想了解更多股票技術分析內容,請關注財經365!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