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動性新規、資管新規等監管政策影響下,貨幣基金發展受到限制,與其投資范圍近似的短債基金受到部分基金公司的青睞。業內人士坦言,監管加碼,各金融機構紛紛拿出新招數爭搶理財市場,公募基金也不例外。
短債基金重出江湖
近期,沉寂已久的短債基金重現江湖。平安大華短債基金于5月16日成立,光大保德信超短債基金則正在發行之中。
據了解,短債基金的興起是在2005年,當時多家基金公司發行短債基金,首募規模相當可觀。隨后股市走牛,此類低收益產品被市場拋棄,很快銷聲匿跡。去年以來,監管層逐漸加強對貨幣基金的監管,貨幣基金發展受限,投資范圍類似的短債基金開始成為部分公募布局低風險、穩健收益產品的替代品。
根據證監會網站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請表,今年以來,已有寶盈、創金合信、匯安、金鷹等多家基金公司都申報了短債基金,等候批復;中國人保資管旗下的人保鑫瑞中短債債券型基金已于5月29日獲批,預計不久將會發行。
光大保德信基金表示,資管新規要求金融機構加強久期管理,封閉式資管產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貨幣基金和理財型基金發展受限。但不論是機構還是個人投資者對高流動性、低風險產品的需求并未下降,超短債基金有望滿足這部分溢出需求。
滬上一位債基基金經理表示,相比貨幣基金,中短債基金不受組合期限和融資杠桿等限制,投資品種更加多樣化且平均剩余期限更長。今年債券收益率小幅下行,短債基金久期比貨基略長,所以相對更為受益,業績開始回暖。貨幣基金監管加碼,之前的高收益將難以持續。
將成貨基替代品?
從投資范圍和風險上看,中短債基金以目前市場上的固定收益品種為持倉主力,不涉獵股票和可轉債,因此風險較低。從流動性上,短債基金贖回后多在T+2日到賬,部分產品T+1到賬,而貨基受限之后流動性優勢有所降低;此外,在相關費率上,雖然短債基金比貨基整體費用略高,但此類基金對債券投研能力要求更高,費用較高也在情理之中。
對于短債基金是否可以替代貨幣基金,記者咨詢了一位基金公司人士,他認為,短債的風險、收益、流動性等介于貨幣基金和普通債基之間,短債填補了市場的空白,但無法完全替代貨幣基金。“首先,貨幣基金仍在使用攤余成本法,而短債基金使用的是市值法;其次,兩者在久期、組合配置上完全不一樣。我們曾經做過統計,貨幣基金的久期平均在120天左右,而短期理財債可以分為‘華安式’和‘匯添富式’,其中華安理財的久期是和運作封閉期相匹配,匯添富式則是運作周期+120天,最高不超過180天。短債基金的久期上限是270天,另外可配置的標的會更多,國債、金融債、企業債都可參與。再者,雖然短債基金收益可能會高于貨幣基金,但流動性稍遜。貨幣基金市場擴容的根本因素正在于流動性。一般來說,短債基金的贖回到賬時間是T+2,也就是說直銷平臺T+2到賬客戶,代銷平臺是T+2到賬代銷端,時間要久一點。”
上述債券基金經理也表示,相對于只能投資久期較短的貨幣基金,短債基金可投資的標的久期相對較長一些,收益和風險也高一點,不過一旦市場有什么風吹草動,其收益率波動也比貨基要劇烈一些。總體而言,無論從風險收益比還是流動性等方面來說,短債基金雖和貨基有相近之處,但并不是其替代品,投資者在購買時還需仔細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