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面積大,學生出行是剛性需求。雖然自行車成本低、體量大,但電動車在運輸、便捷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可以有效解決學生在2~10公里以內的出行需求。此外對學校方面來說,學生的電動車對車輛管理帶來的困難也不言而喻,充電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結合雙方痛點,筋斗云出行提出了校園電動車分時租賃的解決方案。
在車輛生產方面,筋斗云出行現階段選擇上市公司新大洲作為合作伙伴,結合大學生的喜好和需求進行量身打造了電動車“CanGo”。除了時尚的外觀,CanGo也具有大廠質量保證,可實現物聯網控制的整車電氣系統,能夠安全限速,并可做到無論是對車輛還是鋰電池都能夠進行有效防盜。
與共享單車使用流程相似,筋斗云出行用戶經過注冊和身份認證,并交納199元押金就可以尋航找車、掃碼開車了。結合用戶使用場景,筋斗云出行研發了實用的一鍵鎖車鍵,用戶可以進行臨時鎖車,保持續借。除了校內,短時出校園也是筋斗云的主要使用場景,并通過校內還車的技術手段保證用戶能夠把車輛規范停放回校內。此外,筋斗云出行還與平安保險達成合作,為用戶提供出行安全保障。
CanGo采用高效環保鋰電池,能夠續航80公里。以校園這個半封閉環境為目標市場,筋斗云出行非常重視管理、運維成本方面的有效控制。除了自身的運維人員來更換電瓶、維護車況,筋斗云出行也采用校園合伙人的形式實現車輛的規范停放和巡檢,并積極與學校保衛處和后勤部合作,共同構建校園的綠色出行環境。
經過大半年時間的市場調研和前期準備,筋斗云出行App于今年3月剛剛上線,并與4月初在上海11所高校投放了200輛電動車,平臺日均向市場輸出里程近4000公里。此外,筋斗云CanGo2.0即將于6月初發布,在今年上半年,筋斗云出行計劃投放7000輛車,布局全國15所城市的高校,并于下半年鋪設至全國400所大學或大學城。
在盈利模式方面,租車環境能夠為項目提供穩定的現金流,筋斗云出行更希望發揮自身用戶群體精準的優勢,與大學生消費場所等合作,成為其流量入口和消費大數據的提供方。此外,筋斗云希望能夠逐步聯合電動車產業上下游廠商,并推動國家有關政策的制定,促進電動車行業、共享出行行業的規范和發展。
筋斗云出行團隊目前近30人,創始人、CEO毛乾錕為上海交大電氣工程碩士,成員主要來自上海交大和復旦大學,過半都是校園項目連續創業者,也是筋斗云技術研發和市場運作的基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