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指出,按照《政府工作報告》部署,深化稅制改革、加大減稅力度,不斷為市場主體減負增力,是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
這無疑回應了半個多月前企業界的一場論爭。3月31日,國稅總局與全國工商聯共同召開的“深化稅收改革助力民營企業發展”座談會,在企業家代表發言環節,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發表意見稱:與享受各種資源的大企業不同,小企業每天思考的是生死存亡。因此對于小企業該考慮的不是如何征稅,而是繼續減稅減負。“小企業是在互聯網上尋求生存機會”,馬云說,“從國家的未來發展考慮,讓小企業活下去活得好,才是稅收杠桿調節真正應該考慮的地方”。
在馬云發言之前,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劉強東發言直指小企業以自然人名義開網店不利于企業公平競爭,要求小企業開網店應該納稅,并建議明確具體辦法和技術手段,以規范對小微企業開設網店的征稅。劉強東還強調:對于一些冒充網店的,該查的查,該抓的抓。劉強東說:“這種線上線下稅收不公平的情況,既沖擊實體經濟,導致實體店從業人員失業,也造成國家稅收流失,更破壞了誠信經營、依法納稅的商業基本原則”。
在要求對小微企業開設網店征稅加稅問題上,劉強東曾持續發聲。3月7日,他在微博表示:“過去我也支持個人網店免稅……但經過多年發展后,我發現目前相當多所謂的個人網店都是成規模的公司化運作,而且享受到了比實體店更特殊的超級待遇!……這些特殊待遇背后就是競爭的不公平和對實體經濟的事實傷害!……沒有公平就沒有市場經濟,公平是市場的基石!電子商務不是法外之地,在告別粗放式增長之后,現在亟需在法制和規則的軌道上與實體經濟達到共促、和諧、平衡,這樣中國的經濟才會更有希望!”
對此馬云針對性的發言稱:“線上線下不公平”的言論是偽命題,大企業小企業不公平才是真問題。他說:大企業有政府的政策扶持,有各種資源,以貸款為例,只要有銀行流水就能拿到。大企業享受了遠超于小企業的待遇,享受更多資源,就該承擔更多責任,理應成為納稅主力。
馬云以阿里巴巴自身為例介紹:阿里巴巴經濟體有超過1000萬賣家,近5億活躍買家,直接創造了3000多萬就業機會。2016年,阿里巴巴集團合計納稅238億元,平均每個工作日納稅1個億,同時,平臺上企業納稅超過2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