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有20多個省市把機器人作為重點產業進行培育、推進發展,全國已建成和在建的機器人產業園區超過了40個,機器人企業數量超過了800家。
辛國斌在全國兩會記者會上表示,機器人產業存在重復建設的問題,已經引起了工信部的高度重視。他還表示,目前的工業機器人大多是一些中低端產品,“在機器人這個領域,有高端產業低端化和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的風險。”
新松機器人股份公司總裁曲道奎說,機器人產業受關注度很高,其在制造業中發揮作用還有很大空間。“我國每萬名工人對應的機器人保有量僅31臺,這個替代效應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為什么機器人替代人工進展如此緩慢?曲道奎說:“真正的機器人要像人一樣,心靈手巧、耳聰目明、能說會道。但機器人發展到目前為止,大多數只有一個機械臂,嚴格來講連手都沒有。”
“我國機器人產業和歐美等國相比還有很多差距。”全國人大代表鄭永飛認為,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存在一定的不足,認識到并敢于承認這些不足,有助于我們更準確地對自身定位和更好地發展進步。
“有一些所謂的智能機器人企業,其實打著機器人名義下的‘鉚焊廠’。”安徽省馬鞍山市的一名企業高管告訴記者,他看過一些機器人的企業,缺技術、缺人才,核心器件的電子元件是買來的,企業做的只是把一些機械組件安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