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訊,2017年5月26日——這是華圖教育(830858.OC)5年4戰IPO,而這僅距離最近一次借殼失敗不過十來天。該公司當天發布公告稱,公司審議通過了“關于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股票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議案”。

資料顯示,華圖教育成立于2003年,注冊資本為1.23億元。公司是一家集面授培訓,在線教育,公共管理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教育培訓企業。華圖教育專業從事包括公職人員,教師,事業單位人員,醫療衛生人員在內的各類人才的招錄培訓等項目。2014年7月24日,華圖教育在新三板掛牌,成為首家登陸國內資本市場的教育培訓機構。
股權結構方面,自然人易定宏持有華圖教育42.92%股權,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其他創始人持股32.93%。員工及其他持股19.6%。達晨創富持股4.55%。
頻繁觸A
實際上,自2012年開始,華圖教育便啟動了IPO上市之路。但因證監會暫停IPO申報受理,華圖教育IPO就此擱置。這是第一次失敗。2014年7月,華圖教育不得已而登陸新三板。不過,自掛牌以來,華圖教育對新三板幾乎沒有興趣,有數據統計,華圖教育自2014年7月掛牌新三板以來,多次停牌,實際交易天數僅61天。
2015年4月,ST新都發布資產重組公告,稱擬收購華圖教育100%股權,交易預估值26.5億元。彼時,華圖教育董事長易定宏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出于對未來公司并購計劃的考慮,公司還是決定再上市。A股市場在融資,流通以及資源方面更有優勢。
但兩個月之后,華圖教育宣布放棄借殼,原因在于財務審計無法通過。易定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年報被審計師出具非標對企業是很大的風險,對公司來說是重大的不確定性。索性放棄,這是第二次失敗。當時有媒體問,如果再遇到合適的殼,是否會繼續考慮借用上市,易定宏稱:基本不會做太多考慮,股東一致同意,想把企業做好,我們會在新三板好好做,做出新三板的標桿。
不料,就在今年5月初,華圖教育借殼揚子新材,再度失利。在IPO加速的當下,華圖教育這次能否成功沖關令人期待。雖然從外部環境看,IPO發審提速,成功過會的新三板企業越來越多,股東人數超200人也不再是障礙。在這種情況下,相對于借殼,IPO對華圖教育來說也許是更好的選擇。
但在上海證券分析師陳健宓看來,隨著IPO加速以及注冊制的呼之欲出,目前殼已經貶值,對于借殼方來說,已經有了更多的選擇籌碼。另外,目前IPO上市與借殼上市的時間差已大幅縮短至6個月到一年。加上重組新規之下,監管部門不僅嚴查收購資金來源,對借殼企業資質的審核也在向IPO靠近。
就算華圖教育找到了好的殼,股東意見也達到統一,就目前的監管情況來看,華圖也不一定能夠成功借殼上市,依然存在著較大的被否幾率。陳健宓表示,今年以來,兩市共有84家上市公司的重組事項未獲通過,而去年同期僅54家終止重組。在IPO加速以及并購重組趨嚴的背景下,新三板企業想要借殼 A 股上市的難度會越來越大。
估值大空翻
雖然新三板公司華圖教育多次沖A未果,但所幸并未對公司業績帶來過多影響,反而在多次觸A過后,華圖教育估值一路飆升,沖破百億大關。數據顯示,2014年,2015年,2016年華圖教育營業收入分別為11.55億元,13.5億元,19.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05億元,2.12億元,3.56億元。而同期華圖教育發生過的幾起協議轉讓收盤均價分別為0.499元,50.68元,79.8元。估值增速遠超業績增速。
從華圖教育有過的兩次定增來看,估值也上演了大空翻的好戲。資料顯示,華圖教育第一次定向增發方案獲董事會批準時間為2015年10月27日,方案顯示,此次定向增發數量為738萬股,增發價格為24.39元,募資規模1.8億元,本次增發對應的增發市盈率為19.6。時隔9個月之后,華圖教育拋出第二次定向增發方案,方案顯示,此次定向增發數量為972萬股,增發價格為24.39元,募資規模7億元。
有投行機構人士表示,華圖教育定增價格能在短時間內漲了3倍,或許就跟其頻繁的觸A有關,這也說明參與其中的一些資本存在浮躁現象。
引發血案
值得注意的是,華圖教育在多年觸A的過程中,雖然是提升了自己,但所過之處,借殼對象均深陷跌跌不休。6月1日,華圖教育曾想借殼的ST新都迎來進入退市整理期后的第5個跌停。此前的5月17日,深交所發布ST新都股票終止上市的公告,ST新都成為2017年退市第一股。ST新都5月24日進入退市整理期,股票簡稱也變成新都退,并在退市整理期屆滿后的45個交易日內,進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進行掛牌轉讓。
據了解,在2015年華圖教育宣布與ST新都聯姻的消息之后,ST新都曾在停牌前股價連續15個漲停,引發不少資金蜂擁而至,多家機構現身其中。但如今,新都退繼續創造著歷史,5月31日全天總成交僅1手,這也創下了近8年來股票單日成交量最少的紀錄。
同樣,揚子新材也未能幸免,自5月10日復牌后遭遇3個跌停,截至6月1日,股價較復牌前下跌了4.42元,跌幅為39.23%。中泰證券分析師趙坤分析,IPO審核加速已經形成市場共性預期,對市場資金供需的影響并不突出,主要影響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殼資源的稀缺性確實被弱化,二是新股,次新股的短期資金驅動被削弱。
一方面,隨著IPO加速的持續,殼資源價值會被逐漸削弱,前期短期上市融資訴求強于借殼高成本的企業也開始轉向IPO。另一方面,IPO加速前期市場存在的資金分流隱憂正在逐漸消除,對于借殼上市的資金驅動也在被弱化,市場開始以回歸業績為主線,審視借殼上市的資產持續盈利性。趙坤明確表示,借殼游戲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