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三板最新動態
導語:很多朋友在關注新三板,新三板最新動態如何?財經365小編總結了一下。
擴容速度明顯減緩
今年以來,新三板掛牌企業增速放緩,與去年同期相比降速明顯。根據聯訊證券統計,截至6月23日,新三板市場今年上半年共掛牌企業1291家,相比于去年同期的2447家新掛牌企業數量減少47.2%;平均每月新增企業數量為200家左右,尤其是進入第二季度以來,每月新增企業僅有100余家,平均每個交易日有5至6家新增掛牌企業。
根據股轉系統披露的月度數據,1至5月份,新增掛牌公司分別為291家、303家、266家、90家和131家。去年同期分別為494家、203家、523家、596家和491家。由此可見,新三板掛牌速度明顯減緩。
東北證券(000686)新三板研究中心總監付立春認為,新三板擴容速度放緩主要基于三大因素:首先,隨著負面清單的提出,新三板掛牌門檻相對去年有所提高;其次,由于前幾年大擴容,許多企業已經在新三板掛牌;再次,部分優質新三板企業加速沖刺A股市場。這顯示出新三板對優質企業的吸引力在下降。
聯訊證券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目前新三板待掛牌企業共有87家,這87家企業將基本于今年下半年在新三板掛牌。此外,還有743家股轉在審掛牌企業,1280家申報掛牌企業。按如此掛牌數量增速預計,年底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將不會超過13000家。
摘牌數呈上升態勢
在新三板擴容速度放緩的同時,新三板企業摘牌數正呈上升趨勢。廣證恒生證券研究所統計顯示,截至6月19日,今年共有139家掛牌企業從新三板摘牌,然而2016年全年的摘牌總數僅為56家。僅是截至目前,今年的摘牌數就已經是2016年全年的2.5倍。從平均數看,今年前5個月的月均摘牌數量為23.16家,而2016年月均摘牌數量僅6.22家。
事實上,從每月實際摘牌企業數量看,2016年年末以來的摘牌“常態化”趨勢在2017年持續并發展迅猛。統計顯示,截至6月19日,6月份從新三板摘牌退市的企業達23家,而5月份摘牌企業數量高達37家,達到歷史最高。
根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業務規則(試行)》,共有六項規則是關于新三板企業終止掛牌的,可分為主動摘牌和強制摘牌。其中第一、第二條是屬于主動摘牌,而第三、第四、第五條則屬于強制摘牌。
就目前來看,大部分摘牌企業的行為屬于主動摘牌。廣證恒生證券研究所統計顯示,在今年已經摘牌的139家企業中,有5家企業是成功IPO后從新三板中摘牌,剩余134家企業則是由于企業戰略發展需要而選擇從新三板摘牌。
與主動摘牌相對,目前有300余家新三板企業面臨強制摘牌的風險。廣證恒生統計顯示,截至6月19日,559家未按時披露年報企業中,仍有360家企業未披露年報。而根據全國股轉系統現行規定,這360家新三板企業如若在2017年6月30日(含6月30日)前仍未能披露年報,則會有被強制摘牌的風險。
資料顯示,2016年由于未按時披露年報而摘牌的企業有4家,且是截至目前僅有的4家被強制摘牌的新三板企業。
新三板有哪些制度紅利要落地
新三板未來可以期待的制度紅利還是蠻多的。不過大家要記住這兩句話,“不要一口吃成個胖子”,“利好出盡是利空”。股轉監事長鄧映翎前兩天的講話基本為市場指明了方向。
一、交易制度的改進方案基本完成,要擇機推出,這其中就包含大宗交易、做市制度改革等。
二、分層制度的完善。一個是年報的分層披露,創新層的公司參照上市公司標準,基礎層的公司適當減負。另一個是分層標準的調整,當下標準造成創新層大進大出顯然是不合適的。
總之,看問題不能只看典型,要看全面。新三板對于大多數處于成長初期,尚不具盈利規模的企業而言,確確實實就是苗圃,匯集資本市場的資金來滋養他們,這個大家看歷年的融資數據就明白了。因此,新三板一定是有未來的。
結尾:關于新三板的最新動態,大家看完本文有所了解,希望本文能幫助大家!
(綜合挖貝網,中國金融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