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PO審核明顯提速的情況下,以前的“IPO堰塞湖”已經開始加速消化,從數據統計來看,今年半年發行的新股數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新三板企業由此進入融資的春天。
那么,新三板企業是否具備投資價值?投資者能找到哪些高溢價的投資機會呢?本文將給你答案。
IPO審核步伐加快
根據Wind統計數據,今年以來,證監會共受理251家企業IPO申請,同比增長139%。
如果按照上市日期統計,今年以來共發行了239只新股,超過去年全年所發行的新股數量。
在此背景下,新三板企業加快上市步伐,截至2017年5月底,超400家新三板企業上市輔導,同比增長177%。
新三板企業有投資價值嗎?
對于投資者而言,投資新三板企業的最終目標,莫過于公司成功上市后,獲取超額收益。
那么,新三板企業是否具備投資價值呢?
在筆者看來,新三板創新層企業的投資價值要比創業板好得多。具體有兩方面原因:
(1)新三板創新層比創業板的發展空間更大。新三板創新層企業平均市值、平均營收、平均凈利潤分別為8.66億、3.86億、0.29億,創業板企業的平均市值、平均營收、平均凈利潤分別為75億、12.76億、1.50億(參見圖1)。與創業板相比,新三板創新層在市值、營收、凈利潤等方面規模較小,意味著未來發展空間更大。
(2)新三板創新層平均市盈率更低,盈利能力和成長性全面優于創業板。新三板創新層企業平均市盈率、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平均營收增長率分別為25.92、17.27%、59.36%,創業板企業平均市盈率、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平均營收增長率分別為67.92、10.51%、28.41%(參見圖2)。可見,新三板創新層平均市盈率更低,盈利能力和成長性全面優于創業板,投資價值凸顯。
新三板創新層的投資機會在哪里?
從行業分布看,新三板創新層的行業分布主要集中在:制造業(604家,占比43%)、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340家,占比25%),這兩個行業共計944家,占比68%(參見圖3)。創業板行業分布絕大部分集中在制造業,共453家,占比70%(參見圖4).
下面,對各行業的主要指標作一個比較,從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各行業的投資機會:
(1)市盈率——新三板創新層各行業估值均低于創業板。新三板創新層的批發和零售業、軟件和技術服務業、建筑業市盈率(TTM)分別為20.15、21.10、17.74,創業板相應行業市盈率(TTM)分別為252.10、69.35、54.49,顯而易見,創業板市盈率分別是新三板創新層的12.51倍、3.28倍、3.08倍(參見圖5)。由此推導,批發和零售業、軟件和技術服務業、建筑業處于新三板創新層的價值洼地。
(2)盈利能力——新三板創新層各行業盈利能力也強于創業板。其中,盈利能力最強的三個行業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文化娛樂業,科學研究及技術服務業,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21.48%、18.60%、18.19%,分別是創業板的2.01、1.49、2.32倍(參見圖6).
(3)成長性——新三板創新層總體上好于創業板。新三板創新層成長性最好的三個行業是文化娛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以及批發零售業,營收增長率分別為124.95%、86.64%、80.70%,分別是創業板對應行業的4.43倍、2.38倍、2.38倍(參見圖7).
(4)從創業板主要行業歷史漲跌幅度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務、文化娛樂業漲幅最大,分別為196.71%、166.18%、158.17%(參見圖8).
綜合各行業市盈率、盈利能力、成長性以及創業板歷史表現等方面表現,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文化娛樂業整體上表現更好。其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文化娛樂業的行業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速,未來發展空間巨大。投資者可重點關注這兩類行業的標的公司,投資價值空間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