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掛牌公司優創股份近日可謂上了一回頭條,原因是僅用了9個交易日,它的股價就從2元跌成了1分錢,跌幅達到99.5%,而且這還是在新三板協議轉讓存在漲跌幅限制的情況下。
優創股份雖未申請停牌,但長時間成交不活躍,絕大多數交易日并無任何成交,以至于其掛牌后實際成交天數很少。比如今天盤中在買一、買二位置雖出現兩檔委托掛單,但無任何賣單予以撮合。
行情數據顯示,優創股份在今年5月以前,股價尚有2元,但自今年5月8日開始,要么就全天無成交,要么就跌停或逼近跌停。實際上,自今年5月以來,優創股份也只有9個交易日有成交,在這9個交易日里,股價從2元跌到了1分錢。由于股轉系統規定申報價格最小變動單位為 0.01 元人民幣,這意味著,目前1分錢的價格已跌無可跌。
類似優創股份這樣,僅僅幾個交易日股價便跌得僅剩零頭的怪相,在新三板市場還有不少。
怪相一:1分錢股價公司批量出現。
據記者統計,當前新三板股價僅1分錢的公司已達16家,這些公司全部為股轉系統基礎層掛牌公司,且都采用協議轉讓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公司中不少面臨終止掛牌風險,如ST磊曜近日就一度因無法按時披露2016年報,被主辦券商提示存在終止掛牌風險。族興新材則于7月17日向股轉系統提交終止掛牌申請,并已獲得受理。
怪相二:很多公司股價長期無波動,股價業績關聯度很低。
這種情況體現在走勢圖上就是重復出現相同或相似的日K線實體,這其中,以采取協議轉讓的公司更為突出。如新三板中目前股價較高的紫荊股份、網庫股份、特耐股份等交投都存在此類情況。盡管這些公司的業績并非一成不變,但公司股價卻幾乎常年雷打不動。
怪相三:很多股票長期無成交,形同“僵尸”。
如上面提及的優創股份,雖未停牌,但2015年初掛牌以來,只有10個交易日出現實質性成交。實際上,優創股份的情形并不算最糟糕,新三板中相當數量的公司都是常年無成交,形同“僵尸”,股票的交易價值并不能很好得到體現,這一點在采取協議轉讓方式的公司中更為突出。
當然,新三板市場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定位主要是為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發展服務,交易并非其首要目的,出現上述情況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而且,新三板市場上較高的終止掛牌數量也給A股退市制度提供了借鑒。
為改善新三板流動性不足,股份交投異常波動等弊端,股轉系統先后采取多項措施加以改進,包括優化做市轉讓、股轉分層,以及針對協議轉讓推出漲跌停制度等。
今年3月35日,股轉系統發布《關于對協議轉讓股票設置申報有效價格范圍的通知》,規定采取協議轉讓方式的股票,申報價格應當不高于前收盤價的200%且不低于前收盤價的50%。超出該有效價格范圍的申報無效。在此之前,股轉系統發生多起烏龍指事件。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