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7月份,新三板共有90余家企業摘牌,創出新三板單月摘牌數量歷史記錄。截至7月30日,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已經從最高的11316家,減少到11286家。出現了罕見的負增長。從交易方面分析,2017年上半年,有將近7000只股票沒有任何交易,而市場中5%的企業,集中了超過70%的成交量。
2016年全年新三板新增掛牌企業5034家,月均420家。而2017年上半年新增掛牌企業1151家,月均只增加了192家,遠遠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顯然,目前的新三板是出了嚴重問題。一方面,不斷要求嚴格披露,加強監管,強化各方面公開信息質量;另一方面,改善流動性的制度,遲遲沒有落地。對于掛牌企業來說,要求越來越多,監管越來越嚴,但是,對應的創新層差異化制度安排,規范后更好的估值、更好的流動性無法體現。于是乎,新三板市場中出現了退市、出現了交易開始向極少數最優質企業集中的趨勢。
啃哥認為,目前新三板的兩極分化已經相當嚴重。極少數企業集中了市場絕大部分成交,和絕大部分融資。大量的企業,在新三板只是展示、陪襯。大量的企業價格已經低于2016年定增價。市場信心缺失,不僅僅是掛牌企業對于新三板的信心缺失,更是新三板投資者對這個市場信心缺失。整個市場,一片慘淡。
當然,如果說新三板退市的企業太短視,也是可以的。理性投資人和企業都認為未來新三板前途無量,只是這樣等下去的時間成本,無疑是非常巨大的。因為同時發生的,是A股IPO的提速。
截至7月底,A股2017年IPO數量已經近300家,全年極有可能突破500家,達到近10年單年掛牌數量最大的一年。一邊是冷清的新三板,一邊是A股IPO提速。無論是資金,還是企業,自然不會無動于衷,自然會用腳投票,快速離開新三板涌向A股的懷抱。于是乎,新三板成了目前這個狀態。
啃哥認為,新三板越是兩極分化,越是低迷,其實越是機會。做投資看市場,在很多時候,需要反過來看。因為看到機會的永遠是少數人。新三板越是不好,其實掛牌企業價格越低,尤其到目前,新三板已經跌去了很多水分,到了體現價值的時刻。
投資的本質是企業質量,只要是優質的資產,遲早是有價值的。新三板目前缺少的,其實不是信心,而是政策推動。各種預期中的政策嚴重滯后,是目前新三板焦灼狀態的根本原因。
大宗交易平臺,不連續競價交易,降低投資者門檻,公募基金入市,精選層,競價交易……這許多期待了近2年的制度,始終沒有落地,才是市場低迷的根本所在。畢竟,新三板本身不缺少流動性,而是缺少推動流動性的政策,只要政策到位,市場瞬間騰飛。
其實,現在正是考驗新三板投資人耐心和勇氣的時刻。投資需要承擔風險,而新三板的投資,最大的風險除了標的好壞之外,更多的是對政策預期判斷。但是,啃哥認為,新三板的新政遲早會落地,市場越是低迷,才越是布局的好時候,只是,愿意這樣做的人少之又少。
新三板單月摘牌企業創歷史新高,流動性進一步向5%的企業傾斜。也就是說,新三板已經走到了歷史的最低點。那么,我們反過來思考,最黑暗的日子走完了,新三板一定會出現最光明的時刻。只是,又有多少企業和資金有耐心、有勇氣等到那一天呢?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