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最新消息 家禽養殖行業“陡然降落”,投資投行“望而生畏”
2017年8月7日,天兆豬業(839932)公告,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大幅增長,實現營收2.18億元,凈利潤7682.36萬元,同比增長56.06%和47.77%。但對于禽類養殖企業而言,雞年吉祥變成了“流年不利”。
先是7月中旬溫氏股份(300498)發布業績預告,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73.71%-77.86%;后是7月24日圣迪樂村(832130)IPO申請正式終止;再有德青源(835923)在8月4日宣布摘牌申請被股轉受理。
事實上,上半年養禽行業受到H7N9事件的影響,各地政府對活禽市場的管理日趨嚴格,部分地區關閉活禽市場及不定期休市時間的增加,致使活禽流通渠道受限,活禽產品市場行情整體持續低迷,銷售價格跌幅超出預期,整個行業出現虧損。一時間,此前的“戰斗雞”轉為“脆弱雞,“火箭蛋”變成了“倒霉蛋”。
新三板上的“倒霉蛋”
此前因價格上漲被喻為“火箭蛋”的雞蛋,這次受到H7N9禽流感事件的沖擊,價格直線下跌,變成了“倒霉蛋”。
“今年散的那種養殖戶都賠的不行。”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家禽養殖業的日子不好過,初具規模的新三板家禽養殖公司正在“各奔東西”。
已有企業主動摘牌,如德青源。
8月4日,德青源宣布其終止掛牌申請被股轉系統受理。2016年6月掛牌的德青源,是蛋雞飼養、雞蛋及雞蛋制品的生產與銷售商。公司雞蛋和蛋肉產品主要銷往家樂福、沃爾瑪、味多美等國內外大型商超、糕點加工企業。
從終端用戶口碑看,德青源的產品質量比較不錯。“北京地區的超市幾乎都有這個牌子的雞蛋。”“雞蛋干凈,吃著挺不錯,而且感覺他家雞蛋總擺在超市比較明顯的地方。”多位北京市民表示。
財務數據也顯示,德青源2016年實現5.86億元營業收入。
但“耀眼”的收入卻沒有撐起匹配的凈利潤,去年公司僅實現凈利潤447.37萬元。
相比于德青源,圣迪樂村更是流年不利。
今年6月29日,IPO申報已經提交一年多的圣迪樂村決心撤回。原因是行業出現巨幅波動導致業績下滑,可能出現不滿足上市條件的情形。
與德青源類似,圣迪樂村致力于品牌雞蛋的生產和銷售,同時還有雞苗、青年雞的孵化、養殖與銷售等。
2016年,圣迪樂村實現7.37億元的營業收入,當年歸母凈利達4792.14萬元。
7月28日,圣迪樂村復牌當天,股價跌至10.01元/股,跌幅高達49.95%。此后略有起伏,8月8日收報15.99元/股。
在欠佳的行業環境下,湘佳牧業仍在堅持IPO,這是截至8月3日IPO在審公司中唯一一家禽類養殖企業。
此前,為保證反饋意見回復質量,湘佳牧業中止IPO審查的申請于2017年3月31日經證監會同意,并于5月5日恢復審查,目前正處于已反饋狀態。
市場人士認為,此次禽類養殖行業大幅波動,湘佳牧業的上市之途堪憂。
其實,2015年7月提交首發申請后,湘佳牧業也面臨了業績上的波動。2016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96億元,較上年增長7.86%,但凈利潤較2015年下滑38.46%。
有市場專業人士表示,當行業出現波動時,證監會反饋意見幾乎都對業績情況進行問詢。
家禽養殖行業“陡然降落”
對于圣迪樂村撤回IPO時提及的“行業巨幅波動”,溫氏股份(300498)等上市公司在半年報業績預告中道出原委。
在7月14日發布的2017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中,溫氏股份預計歸母凈利潤為16億元至1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73.71%至77.86%。
一大原因是受H7N9事件影響,2017年上半年養禽行業受到嚴重沖擊,商品肉雞銷售價格同比下降30.19%,養雞業務同比由盈利轉為虧損。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肉雞價格在今年2月份觸底,2017年2月22日,肉雞價格僅為4.20元每公斤,創2016年以來新低(數據來源于國家發改委)。
今年2月份后,肉雞價格雖有波動式增長,但截至目前仍維持在每公斤7元的價格,較上年同期8元左右的價格,仍有約10%的下跌。
與此同時,雞蛋的價格自然未能幸免。2017年5月末,雞蛋價格下跌至3.81元每公斤,同樣創2016年以來新低。而進入7月份后略有上漲,目前約為4.89元每公斤,較上年同期下降近20%。
如此一來,圣迪樂村撤回IPO申報之舉有了更進一步的解釋。不僅是溫氏股份,益生股份(002458)、民和股份(002234)等上市公司都在修正上半年業績預告。
致力于祖代種雞的引進、飼養,父母代種雞生產的益生股份,2017年上半年預計虧損1.2億元至1.25億元。而主營種雞飼養、種蛋與雞苗銷售等的民和股份,今年上半年預計虧損1.8億元至1.85億元。
父母代肉種雛雞和商品代雛雞價格大幅下降,商品代雞苗銷售價格持續低位運行超過預期等,是上述公司調整業績預告的主要原因。
但近期,不少專業人士看好家禽養殖業。8月6日,太平洋證券在農林牧漁行業周報中指出,“繼續看好肉雞養殖板塊”。
8月5日,川財證券在研報中指出,“禽鏈價格迅速反彈關注白羽雞板塊”。上周禽鏈價格迅速上漲,白羽雞苗、毛雞、雞蛋等價格 反彈幅度較大,是支撐其結論的背景。
投資投行“望而生畏”
“農業股風險很高,登陸A股著實不易。一部分有資本運作的農業企業都聚集到了三板。”一位新三板分析人士指出。
截至8月8日,新三板共有212家農林牧漁業掛牌公司,僅占11326家掛牌公司1.87%。雖然掛牌新三板,但相對而言,已掛牌的農林牧漁業公司的資本運作并沒有那么“活躍”。
上述分析人士進一步解釋到,新三板一些農業掛牌企業出走也是正常現象。據統計,截至8月8日,上述212家公司中,共有118家公司在掛牌后進行過融資,其中30家公司以做市為轉讓方式。
實際上,資本對于農業項目還處于“望而生畏”的狀態。“現在正在看一個農業項目,但實際上并不想看……”“之前看過一個農業項目,但是并不是十分想投……”多位投資人如是表示。
農業項目風險大,已經成為投資人和投行從業人士的共識。
“首先是毛利低,低毛利的項目,在投資機構很難通過。”另一個是財務規范問題,農業企業如果和老百姓直接打交道的話則涉及到開具發票、支付結算等一系列問題,直接導致收入和采購等的真實性。
不僅是投資機構,投行等中介機構對農業項目也是“望而生畏”。
時至今日,提起農業股,2014年10月發生的“獐子島扇貝劫”事件仍被資本市場從業人士多次提及。據一位資深從業人士透露,除庫存盤點外,農業企業由于稅收優惠等原因,造假成本較低等,也是導致農業企業被“束之高閣”的一大原因。
此前,ST鑫秋(832268)就曾因虛假采購、虛假銷售等問題被證監會責令改正。
6月30日,因未能按照規定時間披露2016年年度報告,ST鑫秋將被股轉系統終止掛牌。但因涉嫌存在違規及其他待核實事項,公司目前正處于立案調查階段,相關事項處理完畢后將被股轉系統終止掛牌。
以上就是新三板最新消息,更多內容請關注財經365新三板頻道。(原標題:從雞年吉祥到流年不利:新三板上這些禽類養殖“倒霉蛋”)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