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最新消息 布局充電樁市場 龍電卡位新能源智能云聯網服務
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突破120萬輛。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放量,作為配套的基礎設施,充電樁市場機遇得到了進一步的確認。據市場統計,“十三五”期間我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站)的總投資將高達3000億元左右。具體的新興市場空間誘惑了全國上千家充電樁企業蜂擁而上,但傳統的充電樁運營受限于商業模式還未成熟、涉及的利益主體較多等諸多障礙,短期內難以實現盈利。可以看到,充電樁行業機會的確認使得充電運營的發展迎來拐點,得運營者得天下。
在互聯網思維盛行的市場環境下,除了基礎設施定位,如何利用數據互聯、開放平臺、大數據挖掘等方面進行充電樁的整體運營,讓充電樁智能化從而提升效率,是整個行業運營進化的方向。
中泰證券研報認為,作為設備端能源流量和能源數據的入口,在電力體制改革和能源互聯網的大環境下,充電樁有望成為進入未來智能電網、車聯網等新興行業的稀缺端口。
而作為新三板PreIPO的稀缺標的之一,龍電電氣在智能電表的基礎上,通過對新能源領域、無線模塊的相繼布局,已經通過充電樁+智慧停車+智能控制開放云平臺,有望完成對新能源充電市場的精準卡位成為新能源智能云聯網的綜合服務平臺。
基于核心技術的產業延伸平臺布局
智能電表是集計量、數據存儲及分析、網絡通訊、信息互動等功能于一體的電子電能表,對于運行的穩定性有極高技術要求,而這也是充電樁的必備基礎。
而龍電電氣在電表行業積累的技術經驗恰恰能夠縮短充電樁生產設計的路徑依賴,從而使得充電樁核心技術的應用更具實用性。
自2015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車成為市場熱點以來,已有聞風而動者開始卡位充電樁市場。截止目前市場參與者數量超300家,表面上早已經是一片紅海。
但若論擁有充電樁的核心設備——充電模塊技術的企業數量只有不超過20家,深圳易電便是其中之一。有券商研報顯示,龍電電氣在2017年7月已經完成新能源充電解決方案提供商深圳易電的投資協議,2017年底可實現報表。
公開資料顯示,深圳易電主營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充電設備研發,團隊以前艾默生及山特技術人員為核心,在電源技術領域有近十五年的技術積累。
而龍電在智能電表領域深耕20多年,是深圳表計行業2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之一,自身擁有強大的研發實力和技術積累。
從目前來看,龍電電氣在新能源充電樁布局恰恰是其基于智能電表制造核心技術的產業延伸。具體到實際應用中,龍電電氣在山西太原已經與當地的比亞迪電動車出租公司建立合作關系,憑借其技術積累的經驗優勢為比亞迪量身定做專屬充電樁在當地進行投放。
龍電表示,比亞迪電動車的專屬充電樁的充電時間可快半個小時。假設一輛電動車每天2班司機,一個司機需要充一次電,那一輛電動車每天就多出一個小時的運營時間,每天可多出100元左右的收入,通過增加司機收入提高充電樁的使用率。
在對標的A股上市公司中,同樣以充電樁核心技術為主要競爭力的中恒電氣,市值為83億左右,其市盈率高達65倍。
而在無線模塊方面,龍電電氣布局的產業邏輯亦是如此。從產業協同來看,無線模塊領域是龍電電氣布局智慧停車的底層技術鋪設。舉個例子,龍電電氣現已在個別縣城對智慧停車項目進行試點。
據了解,2017年龍電電氣也已經實現了對無線模塊專業公司深圳樘棣的控股并表。資料顯示,深圳樘棣是中興無線模塊的生產廠商和運營商,是ofo、摩拜單車的供應商。
在充電樁領域,充電樁數量錯配問題還未解決,截至2014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之間的比例為4:1,而根據國家標準兩者的配比應該為1:1。可見,如何幫助車主找到其車輛匹配的充電站樁,減少排隊等待時間同樣是剛性需求。
作為電網配用電側的電動汽車充電樁,其結構的特殊性決定了自動化通信系統的特點是被測點多且分散、覆蓋面廣、通信距離短。而無線模塊的置入為充電樁智能化運營提供了實現的可能。
目前的充電樁市場在歷經過蒙眼狂奔的階段之后,大多數樁企已經開始從“賣設備”轉向賣服務,即做充電樁運營,A股中主打充電樁運營的萬馬股份市值為121億,市盈率為70倍左右。
創新的商業模式有望快速復制
實際上,龍電電氣充電樁+智慧停車+智能控制開放云平臺,有望完成對新能源充電市場的精準卡位成為新能源智能化領域領先的綜合服務平臺。而龍電電氣業務版圖中的每一個布局都有其獨特的商業模式。
首先是充電樁。根據《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到2020年我國將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12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萬個,充電樁市場想象空間巨大。
相比較于單一的設備售賣,龍電電氣通過售賣模塊、組裝整機、融資租賃等多種形式的商業模式拓展充電樁市場份額,有望在市場迅速膨脹的過程中快速搶占市場。
具體來看,龍電充電樁業務有以下方式:整機售賣一般是參與國家電網招標;融資租賃則是用分期付款還本付息的方式將充電樁租賃給地方公交公司;售賣模塊的主要目標客戶則是市場上不具備充電樁核心技術的樁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