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補行為危害市場
在本次“國補”之前,一些農業大省,比如河南、湖南、江西、福建等地,陸續出臺了植保無人機“省補”、“市補”,但大都對補貼對象限定在本省,或者在本省有分公司的植保無人機企業。
很多地方的補貼力度,甚至比“國補”還大。在江西,補貼標準是按所購買設備資金的50%予以補助,不論購買機型和臺數的多少,單個經營主體最高補貼不超過20萬元。
在河南,新三板植保無人機企業全豐航空就是首家獲得當地購機補貼的企業。
而業內人士估計,目前國內各省市植保無人機企業已經達到數百家之多,除了位于頭部的少數有核心技術,能夠實現全國布局的大型植保無人機企業之外,絕大部分屬于地方性的小企業,銷售的無人機也是簡單的組裝、拼湊而成的。
吳義元介紹,目前植保無人機企業的主要收入大致來源于三個部分:無人機硬件銷售收入,無人機飛手培訓收入,以及植保服務收入。
這些企業養大規模的植保服務隊伍不太現實,因此硬件銷售是重要收入來源,很多人也就瞄上了這些補貼。
目前已經在多地爆出,有植保無人機企業騙取補貼或者有騙補嫌疑。
2017年4月24日,湖南省農機局發布的補貼評估情況及后續處理通知顯示,有至少5家當地植保無人機企業銷售的無人機,存在配置不齊、未到貨等問題,被責令整改。
業內人士還爆料稱,在某省由于騙補猖獗,還發生過暫停補貼的嚴重問題。
一些實現全國布局的植保無人機企業對此頗為不滿。“用戶購機時多會選擇補貼產品,而忽視植保無人機性能本身,因此養肥了一些本地產品性能一般的生產商。”大疆稱,希望農機補貼能充分考慮產品的質量,有完善的評選機制,將補貼真正給到專注于優質產品生產的企業。
以上就是新三板最新消息,更多內容請關注財經365新三板頻道。(原標題:6000萬“國補”試點來襲,新三板植保無人機企業可以切蛋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