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孫遠之)近日,新三板公司浙江瑞翌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翌新材”)發布公告,董事會審議通過撤回IPO申請的議案。不過,該議案尚未經瑞翌新材的股東大會審議。
據了解,瑞翌新材自2016年12月9日報送申報稿,擬登陸創業板募資2.86億元,瑞翌新材稱,迫切需要2.3億元(占總募資的80.42%)用于將自主研發的新產品迅速推向市場。
募投的資金如此重要,并且花費整整一年時間和大量資金進行IPO,瑞翌新材為何要撤回申請呢?
對于瑞翌新材撤回IPO申請的原因,尚不得知,但記者發現,瑞翌新材存在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涉嫌信披違規?
公開資料顯示,瑞翌新材主要從事微米級金剛石線及相關冷卻液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用于光伏硅片的切割。
瑞翌新材是樹脂金剛石線行業的全國龍頭企業,是國內少數完全通過自主研發獲得該類型產品生產技術的制造商之一,并參與起草我國首個樹脂金剛石線鋸的行業標準——《光伏用樹脂金剛石切割線國家標準》。
瑞翌新材于2016年12月9日報送申報稿,證監會官網于2016年12月16日對此進行公告。
時隔近一個半月,瑞翌新材于2017年1月23日在股轉系統發布《關于前期會計差錯更正的公告》。
記者原以為瑞翌新材發現了新的會計差錯,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會計差錯更正后的數據,與2016年申報稿的數據相同。
例如,2016年申報稿顯示,瑞翌新材2015年末存貨為475.6萬元。差錯更正公告顯示,瑞翌新材2015年末存貨由約518.96萬元,調整為約475.6萬元,減少了8.35%。
2016年申報稿顯示,瑞翌新材2015年管理費用約為704.42萬元。差錯更正公告顯示,瑞翌新材2015年管理費用由約710.67萬元調整為約704.42萬元。
2016年12月16日公告的招股說明書已披露上述數據,那么瑞翌新材可能涉嫌在股轉系統公告披露前一個月多的時間,將數據通過其他途徑披露。
對于上述情況,接近監管機構的人士對記者表示:“一般情況下,股轉系統是要同時披露的。不過對于差錯更正這塊,暫時沒有具體的要求。但延遲一個半月左右,才進行公告,如果變更超過一定的標準,可能被認定為信披違規,從而受到處罰。”
記者發現,瑞翌新材部分數據變動還是比較大的。比如,2015年瑞翌新材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由約674.51萬元調整為約821.15萬元,增加了21.74%。
瑞翌新材2015年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由約1114.86萬元,調整為335.07萬元,減少了69.95%。
快速發展卻“不賺錢”?
除了涉嫌信披違規,瑞翌新材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從某個角度看企業正在快速發展,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企業似乎沒有賺到太多錢。
瑞翌新材2013年至2017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374.72萬元、1106.93萬元、5477.14萬元、9629.54萬元、8614.45萬元(2017年前三季度),增長較快。
瑞翌新材2013年至2017年前三季度的營業利潤分別約為-123.64萬元、-51.47萬元、2358.52萬元、4175.36萬元、3470.35萬元(2017年前三季度),合計約為9829.12萬元,且每年快速增長。
然而,記者發現,瑞翌新材2013年至2017年前三季度的經營活動凈流量分別為59.78萬元、-445.31萬元、-1123.76萬元、1543.25萬元、2118.67萬元(2017年前三季度),合計約為2152.63萬元,僅為營業利潤的21.9%。
另外,如果不將2017年前三季度的數據計算入內,瑞翌新材的這種差異將更明顯。
經初步計算,瑞翌新材2013年至2016年營業利潤合計為6358.77萬元,而經營性凈流量合計僅為33.96萬元,僅為前者的0.53%。
僅從數據來看,瑞翌新材雖然發展快速,但經營活動并沒有帶來太多的現金凈流入。
對于上述情況,記者輾轉聯系到瑞翌新材的董秘,對方并未予以明確回復,僅對記者表示,“現在在開車,等回去再看”。
但截至發稿,瑞翌新材仍未回復記者的采訪郵件。
以上就是新三板最新消息,更多內容請關注財經365新三板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