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孫遠之)26日,新三板公司開心麻花公告撤回IPO,沖擊主板宣布暫時失敗。因新三板市場近期疲態延續,摘牌潮持續涌動,與開心麻花一樣想撤離新三板的企業不在少數。
數據顯示,上周新三板摘牌數量達44家,創歷史新高。2018年以來撤離新三板的掛牌企業數量在250家以上,且僅3月單月摘牌的企業數量便在100家以上,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已經連續五周出現負增長。
新三板一周44家企業摘牌
隨著綜藝節目《偶像練習生》的熱播,眾多顏值高才藝多的小哥哥們被大家PICK。其中,范丞丞、Justin、朱正廷等幾名排名靠前、人氣很高的練習生引起了極大的關注,而他們都同屬于一個經濟公司樂華文化。
樂華文化2015年9月在新三板掛牌,韓庚、周筆暢、黃征等明星都是樂華的股東,明星股東曾一度把樂華送上“神壇”。當時,這是一家很被看好的公司。
3月22日,樂華文化正式從新三板摘牌,停止了股票交易。對于此次選擇終止掛牌的原因,樂華文化在公告中表示,為配合公司業務發展需要和長期戰略發展規劃,以及考慮到目前股票流動性較低、融資成本較高等問題,為了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決策效率,降低成本,擴大競爭優勢,促進公司更好地發展,經審慎研究決定,公司申請了終止掛牌事宜。
上周,與樂華文化同樣選擇主動摘牌的企業還有很多。數據顯示,上周新三板合計摘牌了44家企業,單周摘牌企業數量再創新紀錄,其中,3月21日、22日分別摘牌了10家。23日摘牌數量達13家,創下了新三板單日摘牌企業數量最多的紀錄。
四大原因讓企業主動摘牌
轉板、被并購、降低運營成本、業務或戰略發展需要,是新三板主動摘牌的四大原因。
據Wind統計數據,今年以來已有21家公司因轉板而摘牌。部分公司是排隊期間摘牌的,此前也有出現過摘牌清理“三類股東”的案例。也有些公司摘牌是為了轉戰境外其他市場,申請摘牌的理由是“為了配合公司資本市場戰略發展的需要”。例如華圖教育,摘牌后正籌劃登陸港股。
被并購,也是掛牌公司摘牌的主要原因之一,據Wind統計,已有40家掛牌公司因被并購而摘牌。例如,上海共創因作價4億元被上市公司中通國脈收購而摘牌;網通興摘牌,則是因為被新三板“同行”的創星科技100%收購了。
而業務或戰略發展需要、降低運營成本,則是新三板公司申請摘牌所給出的理由中“出場率”最高的。盈利能力弱甚至連年虧損的企業,向股轉公司申請摘牌時普遍給出的理由是為了“降低公司運營成本”。另外,公司掛牌期間沒有融資、沒有交易,也催生了公司“為降低運營成本”而摘牌的念頭。除此之外,摘牌時表示是因“業務發展需要”、“戰略發展需要”的公司也不在少數。
新三板市場近期疲態延續
今年以來,雖然新三板市場迎來了多項政策變革,政策紅利預期有所升溫,但市場整體的表現卻依然不佳。
據統計顯示,2018年以來撤離新三板的掛牌企業數量在250家以上,且僅3月單月摘牌的企業數量便在100家以上。上周新三板摘牌數為44家,掛牌數為9家,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已經連續五周出現負增長。另外2018年新三板融資額亦持續收縮,2月募集資金額創下了2017年以來的單月新低,同比降幅在50%以上,這與許多掛牌企業終止定增密切相關;同時,新三板的換手率不及2015年高點的三分之一,且基于部分投資者流動性壓力,掛牌公司回購股份成為其無奈的選擇。
券商分析,在整體表現不盡如人意的背后,企業業績不及預期是其中核心的問題。3月新三板市場擬摘牌的140多家公司中,近三成的企業無法實現穩定盈利。在本身市場流動性不佳,國內金融收縮的大環境下,業績的低迷大幅降低了市場獲得青睞的概率。
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