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錢多多)今年以來,在IPO收緊的影響下,新三板公司的上市熱情正在退熱,止步審查的公司越來越多,上市輔導也出現大幅減少。
1、終止審查增多
新增上市輔導減少
發展可持續性或已成為上市最大挑戰,不少排隊IPO的掛牌企業也打起了退堂鼓。一方面是擬IPO企業出現“撤退潮”據記者查詢數據發現,結合公告來看,目前已有23家新三板公司(19家終止審查、4家中止審查)在IPO進程中止步,比去年一年總共18家的數量還要多。另一方面是上市輔導的熱情下降。從新增上市輔導的掛牌公司數量看,截至4月6日,今年有25家企業開啟上市輔導,去年同期則達到了75家,啟動上市輔導的企業數量同比減少了66.7%。
“新三板的投資邏輯已經發生變化。”本地資深投行人士哈立新表示,雖然光看IPO審核的財務標準,很多新三板公司都符合要求。但是IPO不僅僅是財務報表好看,還要看企業經營質量和合規性等因素,這些不一定會反映在報表上。
過去兩年新三板IPO熱潮涌動,2016年有223家公司宣布上市輔導,2017年則達到363家。陜西宣布上市輔導的9家新三板公司,也都集中在這兩年,其中有6家都是去年開始。
2、轉向并購領域
新三板成重要標的
有不愿具名的行業人士認為,部分新三板公司懷揣僥幸闖關IPO,甚至一些虧損企業也申請上市輔導,以期炒作市值、方便股東套現。去年下半年以來,由于IPO審核標準收緊,加上被否三年不準借殼的新規讓這些企業萌生退意,預計撤退現象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雖然不少新三板公司紛紛止步IPO,但在此形勢下,并購市場卻隨之活躍。據新三板智庫的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新三板重大資產重組并購交易共69起,總金額162.66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1.29%和48.82%。報告認為,止步IPO的新三板公司,有些可能成為被并購企業。這是因為,新三板公司作為并購標的,優勢主要在于信息披露公開,收購方比較容易尋找和對接,且對接后獲取企業的業務和財務信息更方便,有利于篩選和決策。
從今年以來的并購案例看,除了上市公司參與,大部分屬于非上市公司,如:自然人、私募公司、非掛牌公司等并購,現金支付仍然是主流。陜西某新三板公司董秘介紹,這主要是因為不少掛牌企業的股東希望通過被并購后變現退出。
申萬宏源西安科技路營業部投資總監屈放表示,不管是IPO上市,還是通過并購、借殼等形成資本退出,對于新三板掛牌公司而言,都應當將更多心思放在企業經營成長上。在價值投資的引導下,企業做好了就不愁沒有資金來投資。想了解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