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孫遠之)“新三板+H股”落地,標志著作為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最基礎一環的股轉系統邁出了國際化的第一步。再加上H股全流通試點起航、滬深港通每日額度擴大、原油期貨上市……一系列開放措施昭示著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發展漸入佳境。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要時點上,資本市場開放發展呈現出重在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提質增效”新特點。
中國資本市場是在改革開放中生根發芽的,最初的開放舉措主要目的在于吸引國際資本、解決外匯短缺和籌措經濟發展資金等。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標志,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發展駛上快車道。2004年,《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是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對我國實現本世紀頭20年國民經濟翻兩番的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當下,資本市場開放發展面臨新的歷史使命,應以提升國際競爭力為主要目標來走穩對外開放之路。
一方面,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資本市場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這種支持并非簡單的籌集資金,而更多的是全球范圍的價值發現與資源配置。這需要吸引成熟的國際資本、長線資本投資中國資本市場,吸引境外企業來境內上市,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程度,這從原油期貨、鐵礦石期貨引入國際投資者可見一斑。
另一方面,“引進來”與“走出去”更緊密地結合起來,特別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探索更多“走出去”路徑,推動內控制度良好的資管機構、上市公司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熟悉國際市場規則,提升國際競爭力。
“新三板+H股”不僅可為新三板掛牌公司增加融資渠道,更有助于企業拓寬國際視野,推進自身高質量發展,也有助于提升全國股轉系統的國際化水平,優化市場價格發現功能,提升估值效率。
“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中國資本市場經過20多年改革發展,已具備進一步擴大開放、參與更多國際競爭的基礎和實力。在防范金融風險的前提下,資本市場的開放不會止步于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放寬、經營范圍擴大等,而是在促進與境外市場互聯互通、充分利用境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培育一流投行和資管機構等方面循序漸進,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安全、高效地實現開放發展。
想了解更多財經內容,請關注財經365!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