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股轉公司在其官方微信上發布了2017年的年報解讀,文中提到了28家新三板公司符合全球公認的獨角獸劃分標準,這28家企業多集中在互聯網應用、文化娛樂、新科技、新環保和生物制藥產業。
盡管股轉公司未公布28家獨角獸企業名單,但以估值、所屬行業及企業在行業中的影響力等維度來看,新三板移動營銷第一股——匯量科技(834299)位列其中。
近日,匯量科技有了新動態。5月30日,匯量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的境外子公司 Mobvista Inc.擬于近期申請于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具體上市時間及上市方案將根據境外資本市場狀況、審批進展及其他情況決定。目前,公司董事會已通過該議案。
自身謀求A股上市
匯量科技主營業務為移動數字營銷業務以及移動網游海外發行業務,公司于2015年11月掛牌新三板,自掛牌以來便頭頂“新三板海外移動數字營銷第一股”的光環。
掛牌兩年半的時間,匯量科技共進行過2次定增,累計募資5.32億元。有趣的是,兩次定增時間間隔僅5個月,定增價卻相差20多倍。
2016年2月25日,匯量科技公告稱公司以2.5元/股的價格成功募集資金1054.79萬元;5個月之后,2016年7月22日,匯量科技再次公告稱公司以59.27元/股的價格募集資金5.22億元。
不到半年時間,公司定增價從每股2.5元增長至59.27元,估值從2.1億飆升至55.22億,匯量科技的“秘密武器”是業績。
在兩次定增的間隔時間里,2016年4月14日,匯量科技發布了2015年報。年報顯示,2015年,匯量科技實現營收77.78億,歸母凈利4806.62萬,相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355倍、2546倍!
隨后,匯量科技向市場呈現了爆發式增長的規模和業績。2016年、2017年上半年,匯量科技分別實現營收19.68億、12.53億,歸母凈利2.12億、1.44億。
有了高速增長的業績作為后盾,匯量科技開始謀求A股上市。2017年3月,匯量科技公告稱,公司于 2017年 3月 6 日在廣東監管局完成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輔導備案登記,輔導券商為興業證券。
進入上市輔導期后,匯量科技曾進行過一次股權架構調整,將“三類股東”興業國際信托有限公司-豐利投資單一資金信托(1期)持有的股權全部讓渡至廣州匯潛投資管理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匯量科技曾打算從新三板摘牌,但由于股東大會未通過摘牌議案,摘牌事項就此擱置,但受此影響,公司2017年報尚未披露。
子公司赴港IPO或破局
5月30日,匯量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已通過《關于公司子公司 Mobvista Inc.擬申請于境外上市的議案》,公司的境外子公司 Mobvista Inc.擬于近期申請于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在推進母公司A股上市進程的同時,把子公司赴港IPO也提上日程,匯量科技此舉可謂是“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而事實上,早在掛牌新三板之前,匯量科技便探討過到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可能,但當時港股市場對匯量科技這樣的新經濟公司態度謹慎,估值普遍不高。
“反觀中國資本市場,既鼓勵創新,也愿意給匯量科技這樣能夠看得見未來市場空間的新經濟公司一個高估值。” CFO曹曉歡表示。
彼時,恰逢新三板 “聲名鵲起”,備受投資者的關注,匯量科技也在當年4月份將目光投向了這里。
隨后,經過短短5個月拆紅籌架構和股改等籌備,公司當年9月份報材料,10月便拿到了掛牌函。
為何匯量科技在此時還是選擇擁抱港股呢?業內人士表示,或受2017年底港股改革影響。2017年底,港交所在進行了20多年來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改革,推出了同股不同權、未盈利公司上市的改革措施,還將設立新的第二上市渠道,吸引海外上市的新興及創新產業發行人來港進行第二上市。
市場人士分析稱,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主要針對具有長期增長潛力的新經濟公司,而匯量科技顯然符合條件,此次啟動子公司赴港IPO也可以說是順勢之舉。
此外,匯量科技現在的主要競爭對手系騰訊廣點通、百度糗事和阿里巴巴無線部門等BAT公司網盟的板塊,要想在巨頭環伺中更上一層樓,借助資本的力量發展壯大是必要的。 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向犀牛之星表示:“匯量科技主要業務在海外,去港交所上市對公司業務發展也是有利的。”
同時,周運南推測稱,匯量科技如果同時推進A股上市和香港上市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新三板公司可能會調整甚至暫時撤回A股IPO計劃,優先讓子公司先完成港股IPO。
事實上,無論匯量科技最終如何選擇,不可否認的是,匯量科技是從新三板市場獲得了公司加速發展的“第一桶油”,之后再去更大的資本市場汲取能量,而這也不失為新三板公司資本路線的典范,更多的企業或許能從匯量科技的身上領悟到新三板市場對于初創期公司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