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15年新三板股權激勵企業只有143家,2016年增加到350家,而2017年1月-5月,卻有201家披露了股權激勵方案,同比增長65%。
算起來,從2015年至今,新三板市場上股權激勵公司累計才550多家。也就是說,從統計的數據來看,雖然新三板實施股權激勵方案的企業數量增長速度較快,但是相對于新三板11283家掛牌公司而言,簡直是“九牛一毛”。
新三板實施股權激勵方案比例如此低的原因,榮正咨詢高級合伙人桂陽在6月8日的中國企業家價值論壇上表示,由于目前新三板市場相關制度的特點:無激勵股特殊增發通道、合格投資者要求、無激勵權益登記機制,對于掛牌企業設計及順利實施股權激勵造成了負面影響。新三板對合格投資者的高門檻要求,又為員工購買二級市場上的老股構成了不小障礙。區別于A股的是,新三板公司員工獲授的限制性股票或股票期權,無法在中登公司進行登記,也就在無形中喪失了第三方機構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