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上周三宣布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之后,引爆一波市場慶祝行情,主要指數都出現震蕩上行的趨勢。喜迎資金活水,222只MSCI指數成分股成為市場做多力量的焦點,甚至有“漂亮50擴散到漂亮300”的說法。整體來說,MSCI成分股的估值和流動性都超出A股市場的平均水平,但在利好消息落地之后,這些成分股已經成為市場的“明牌”,其中蘊藏的風險也不容小覷。
MSCI成分股的風險不容小覷
風險一:A股距離正式納入MSCI時間較長。根據MSCI的規劃,A股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還需要一年的時間。換言之,各界期盼的巨量被動配置資金涌入A股市場,起碼也要在一年之后才會陸續到位。在這批被動配置型資金入市之前,A股還需要苦撐一年,對于之前股價已經大幅走高且估值處于歷史高位的成分股,機構絕不可能硬撐一年再倒貨給“接盤俠”,反而可能隨時獲利了結。
風險二:外資不是“活雷鋒”。在A股“入摩”消息塵埃落定之后,雖然指數型的被動配置資金不會馬上進來,但不受約束的主動型外資卻已提前布局。從近期的數據來看,滬港通、深港通的北上資金凈流入明顯,尤其是深港通,從2016年底啟動以來,僅有4個交易日凈流出,其余均為凈流入。顯然,先知先覺的外資已經提前布局,絕不會充當股價大漲之后接盤的“活雷鋒”。外資的提前流入,除了在A股“入摩”前后搶先卡位之外,也和歐美股市在最近半年持續走強、迭創新高有關。相比境外股市的節節走高,A股市場存在“視覺差”,尤其是白馬股啟動前的估值具有相當的吸引力。但隨著股價的走高,中外股市的價值差已經大幅縮減。如果未來歐美股市陷入持續調整,且滬港通、深港通轉而變為凈流出,則要警惕這部分提前卡位的外資離場的可能。
風險三:成分股變動。雖然目前有222只A股被納入MSCI成分股,但這份名單并非一成不變,在正式納入之前,成分股仍有可能調整,納入之后也會定期更新。根據MSCI相關說明,MSCI目前關于A股成分股的選取標準有:
1,選取大市值股票,剔除中小市值股票;2,選取非連續停牌股票,剔除一年內累計停牌超過50天的股票;3,選擇符合互聯互通(滬港通、深港通)的股票。在三大標準中,第二條對于一些成分股將構成一定壓力。此前,由于一年內累計停牌天數超過50個交易日,云南白藥、格力電器兩家公認的白馬股未被列入222只MSCI成分股中。因此,投資者需留意手頭的成分股是否存在類似的現象。另外,如果成分股被剔除滬港通或深港通標的,也會被隨之取消資格。
風險四:AH股價差較大的成分股存在差價收縮的壓力。長期以來,兩地上市的公司中,A股價格比H股明顯高出一截,恒生AH溢價指數近期已經回升至125以上,意味著A股比H股平均溢價25%。考慮到A股擁有“打新門票”的看漲期權和大股東的“控制權溢價”,相比H股價格略高屬于正常,但超過30%以上則明顯存在泡沫成分。對于講究價值投資的外資機構來說,大規模主動買入高溢價的A股可能性不大,對于MSCI成分股中相對H股溢價超過30%的股票來說,需要注意其中的風險,特別是被大幅炒高、估值(市盈率和市凈率)較高的品種。
三類股和潛在“新成分股”值得關注
刨除以上四大風險,MSCI成分股仍有機會可以挖掘。特別是在A股國際化大門進一步打開之后,以MSCI成分股為代表的白馬股將迎來長線資金活水。在公司基本面保持穩中向好的前提下,成分股大幅向下的空間已經被封殺,未來如果出現大幅調整的情況,將是低吸的絕佳機會。
另一方面,盡管被動配置型外資暫時不會進場,但可以預期的是,國內基金公司很快將會推出類似的公募基金品種,提前布局。這也為這部分成分股提供了增量資金,形成長期利好。
在MSCI成分股中,有三類可以重點觀察。
一是中小板股票,尤其是其中低估值或業績出現拐點的品種。今年許多中小創股票出現大跌,部分優質股已經跌出投資價值,此次222只MSCI成分股未納入創業板股票,但有多只中小板股票入圍,從中可以篩選出一些較好的優質股。值得關注的是,近期中小板指數走勢趨強,已經站上短、中、長期所有均線,領漲品種正是入選MSCI成分股的海康威視、大華股份、歌爾股份、洋河股份、康得新、立訊精密、老板電器等。因此,對于一些尚未大漲、業績較好、估值較低的中小板MSCI成分股可重點關注,如金螳螂、比亞迪、二三四五、蘇寧云商等。
第二類則是估值較低、前景較好、且沒有AH股比價壓力的行業龍頭。特別是市值較小,且迭加其它概念題材的股票,如染料行業龍頭的浙江龍盛、雄安新區概念的啟迪桑德、跌破定增價的飼料龍頭公司新希望等。
第三類則是蓄勢充分,近期有底部突破跡象且估值較低的品種。這部分MSCI成分股可以承接“漂亮50”資金外溢,產生落后補漲或價值挖掘效應,屬于性價比相對較高的品種,如中天金融、國投電力、上海建工、中國核電、中南傳媒、湖北能源等。
此外,未來MSCI納入范圍擴大之后,潛在的“新成分股”也值得關注。本周MSCI首席執行官亨利·費爾南德茲透露,“未來有可能納入195只中盤股”。目前222只MSCI成分股的總市值大多在200億以上,未來新納入的“中盤股”可能圍繞50億~200億市值的品種進行精選,同時必須符合滬港通、深港通標的。以下潛力股可列為觀察對象:新安股份、尖峰集團、東睦股份、廈門空港、建發股份、中牧股份、上海默林、馬應龍、重慶百貨、中新藥業、江中藥業、中原高速、旗濱集團、杭叉集團、山鷹紙業、廈門國貿、生益科技、吉比特、杉杉股份、東方電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