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背景:監管趨嚴資金收緊,主板下跌影響做市指數
在宏觀層面,2017年二季度證券市場監管趨嚴,流動性收緊。A股自4月進入下行空間,各大指數不同程度下跌,中小創估值持續走低,影響新三板公司股價和做市指數下行。
基本面因素疊加政策預期減弱,市場信心持續走低
業績不及預期、政策預期減弱、優質做市公司流失和解禁到期潮等原因成為了此次做市指數連續下跌的主要原因。
第一,業績低于市場預期成為了做市指數連續走低的基本面因素。新三板公司高成長性受到質疑,在各項經營能力和成長性指標上落后于對標的創業板和創新層公司,投資者信心受到嚴重打擊。
第二,優質公司流失。自2015年的上漲行情結束后,新三板市場和做市板塊進入了持續低迷的調整時期。在此期間,業績優良的做市轉讓公司因為擬IPO和并購重組等原因不斷流失,直接拖累做市指數下跌,做市板塊也面臨重大挑戰。
第三,解禁潮疊加基金到期壓力。2015年大量發行的基金理財產品在2017年開始逐步到期,同時2017年公司限售股解禁水平仍然居高不下,基金退出和原股東變現疊加帶來的壓力持續增加,市場上升阻力大。
第四,政策預期減弱。指數長期低迷加之年初政策預期減弱,投資者信心處于谷底,缺乏支撐動能。2017年2、3月份政策預期、特別是關于"再分層"的政策預期加強,因此市場情緒有所提振,做市指數快速上升;但到4月之后,政策預期逐漸減弱,市場信心也因此受到削弱,做市指數開始連續下行。
做市制度具體運行機制有待進一步優化
首先,新三板做市商庫存股成本過低,在指數下跌、交易冷清的市場環境中,做市商為完成業績目標,可能不合理地賣出庫存股以兌現浮盈,拖累指數下跌。第二,做市商制度規定做市商在一定范圍內需要履行持續報價義務,而在市場低迷之時履行持續報價義務容易造成市場小量成交連續下跌,指數持續縮量下跌。
后市預計保持低位平衡,堅持價值投資理念
后市在政策預期下大概率維持低位平衡狀態。目前做市板塊年報披露基本完成,市場參與者逐漸適應監管新常態,宏觀和業績層面的下跌因素已基本得以消除。連續下跌后,新三板估值進入歷史低位,長期股權投資者和部分機構可能已經開始逢低布局優質企業,支撐力量可能將逐步顯現。
在下半年,私募做市、大宗交易等制度落地希望較大,"再分層"制度也有可能在17年年末或18年年初初步落地,市場信心有望逐步恢復。在量價同處低位的調整時期,建議投資者堅持價值投資理念,精選業績優良、成長性好的公司,既可抵抗風險,同時又可以為長期投資布局。
風險提示
改革政策推進速度不及預期;做市指數表現不及預期;市場系統性風險。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