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市場,近來頗不平靜。25日,華電電氣(830968)披露稱,公司擬于股東大會審議后10個轉讓日內向股轉系統提交終止掛牌申請。就在同日,華陽國際(836762)、匯展股份(835649)等3家公司剛剛被終止掛牌。
經濟導報記者統計發現,截至目前,本月已有91家企業摘牌,創下今年來單月摘牌數量新高。今年上半年,發生摘牌最多的6月份也僅有44家。
就在21日,山東海源達國際貿易股份有限公司(海源達,831329)以及山東銀花朝陽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銀花股份,430739)等兩家魯企,因未在規定期限內披露2016年年度報告,公司股票即日起終止掛牌。
“不少企業因為謀求IPO、被并購、業績較差、監管等不得已退場。”銳財經分析師劉江遠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隨著摘牌潮的興起,新三板“瘦身”跡象明顯,該市場率先實現了“有進有退”,長遠來看是件好事。
財報難產已有“前科”
在摘牌的企業中,不乏一批業績、成長性較好的企業。比如,7月份摘牌的91家企業中,就有18家企業2016年的歸屬掛牌公司凈利潤超過1000萬元,13家超過2000萬元。
從上述兩家魯企來看,其被摘牌的原因則在于年報的“難產”。據悉,海源達在6月29日收到股轉系統的自律監管措施的公告,公告對公司以及時任董事長李中華、董秘宋本財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自律監管措施。此外,海源達的主辦券商亦曾多次發布未按期按時披露年報的風險提示公告。
銀花股份于2014年4月29日在新三板掛牌轉讓。公司從事農產品初加工服務業,主營業務為籽棉的收購、籽棉的初加工以及皮棉和棉籽的銷售。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82.39萬元,同比下滑81.19%;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1.09萬元,較2015年同期的1.84萬元,由盈轉虧。
據了解,銀花股份股票已于今年5月2日起暫停轉讓,截至6月30日,該公司仍無法披露2016年年報。在此之前,銀花股份就因無法按時披露2016年半年報而差點被終止掛牌———經濟導報記者獲悉,銀花股份在去年8月30日曾發布公告稱,由于無法按時披露2016年半年報,公司股票將暫停轉讓。對此,銀花股份主辦券商申萬宏源曾發布相關風險提示公告稱,如銀花股份在2016年10月31日前無法披露2016年半年度報告,根據相關規定,股轉系統將終止銀花股份掛牌。最終,銀花股份在當年9月30日披露了2016年半年報,暫時躲過被終止掛牌的風險。孰料,財報難產已有“前科”的銀花股份,因未在規定期限內披露2016年年報,最終還是沒能逃脫摘牌的命運。
公司摘牌股東卻遭“警示”
在采訪中,經濟導報記者獲悉,就在21日銀花股份被終止掛牌之時,該公司投資者王炳剛和深圳前海宏夢偉業投資企業(有限合伙)(下稱“宏夢偉業”),當日還被股轉系統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自律監管措施。
據悉,二者都是銀花股份股東。但股轉系統經查明,王炳剛和宏夢偉業存在違規事實:去年1月28日,公司第一大股東王炳剛將持有的226.67萬股股票轉讓給宏夢偉業,以上交易分3筆申報成交,成交股份數量按先后順序分別為100萬股、100萬股、26.62萬股。王炳剛及宏夢偉業第一筆100萬股的成交已觸發《非上市公眾公司收購管理辦法》所規定的權益變動披露要求,其應于2日內披露權益變動報告書,且自事實發生之日起至披露后2日內暫停買賣該公司股票。而1月28日當日,王炳剛及宏夢偉業在第一筆交易觸及權益變動披露要求后,再次進行了兩筆違規交易,合計違規買賣股份數量126.67萬股,應承擔交易違規責任。
而在去年1月28日當日,宏夢偉業受讓的總股數為291.67萬股,持股比例由10%增至39.17%,成為銀花股份第一大股東,直到去年10月26日方披露收購報告書等文件。因未按時披露收購報告書相關文件,股轉系統對王炳剛和宏夢偉業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自律監管措施。
匆匆離場背后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企業僅在新三板掛牌數月,就匆忙離場。今年7月摘牌的91家企業中,有4家是在今年掛牌上市的。
“著急離場的背后,企業甘苦自知。”青島一家新三板企業的負責人舒先生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公司也有摘牌的想法,“畢竟每年能節省大量的掛牌成本費”。而據他了解,現在不少企業打算摘牌是因為市場流動性遠沒有預期的好,而且監管越來越嚴,一不小心就會被罰。
事實上,摘牌企業中不乏一批成長性好的企業。比如在本月摘牌的企業中,就有10多家企業的2016年凈利潤超過2000萬元,業績可謂相當惹眼。但也是因為如此,部分資質太好的企業,上了新三板發現對企業并沒有什么幫助,便選擇摘牌謀求IPO.
“此外,即便是此類優質企業,也同樣被監管問題所困擾。對于部分本身存在問題的企業而言,勉強上了新三板之后,就更加容易違規。”從事場外市場業務的資深人士郝慶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問題企業”被曝光后,其選擇通常就是摘牌,券商因為怕擔風險,也會勸其摘牌。
在劉江遠看來,一個良性發展的交易場所,應當是企業有進有退,及時清理不再符合掛牌要求的企業。而在脫離野蠻生長的狀態后,市場才能實現“質”的飛躍。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