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概念 新三板董監高離職常態化,這意味著什么?
近期,新三板掛牌數量開始出現逆增長趨勢,單日甚至出現十幾家掛牌企業一起“出走”的情況。除了掛牌公司,相關公司的董監高等核心從業人員也在飛速逃離。僅2017年7月28日一天,就有27家掛牌公司公布離職(包括辭職)公告,其中18家掛牌公司高管要離職。進一步統計后發現,今年以來,掛牌公司發布的離職(包括辭職)公告超過5290項,與去年同期的2823項相比,增長87.39%。與此同時,截至7月28日的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增長42.9%。
顯然,隨著新三板市場規模壯大,董監高等公司核心人員離職,正成為常態。
需要補充的是,股份制公司董事會、監事會有法定人數限制,若相關人員離職影響董事會、監事會人員數量將對公司決策效率帶來影響;尤其是公司高管離職,將直接影響企業的運營管理。比如,董秘離職可能影響公司的信息披露工作。
高管“組團”出走
澳通電訊(838499)7月28日晚的公告顯示,公司總經理王建國、財務總監兼董事會秘書馬明飛、副總經理王喆在同日提交辭職報告。而根據公司2016年度報告,這家新三板企業的高管一共就4人。
對于三個身居要職的高管離職,澳通電訊表示,三人的辭職為公司的正常人事變動,其中王建國辭任后仍擔任公司董事長職務,另外兩位離職后仍擔任公司董事職務。公司已同時按照《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相關規定,聘任新的總經理、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
像澳通電訊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愛知之星(833574)的董事、銷售總監、技術總監及副總經理同樣“不約而同”遞交了辭職申請。7月27日收盤后,愛知之星公告稱,收到董事董波、董事兼副總經理廖京輝、銷售總監郝雪和技術總監袁曉遞交的辭職報告。其中廖京輝辭職后繼續擔任銷售總監職務。
公告顯示,四位辭職原因均為“個人原因”。愛知之星表示,上述人員的離職不會對公司的生產、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有意思的是,本次辭職的董事董波剛于7月初辭掉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兼董事會秘書的職務,現在連董事都不干了。
無獨有偶,ST行悅(430357)公布年報后,公司高管出現頻繁的變動。公司兩副總經理、財務總監、董秘相繼辭職。
驅動力(838275)則更慘了點,公司因董監高人員變動異常被其主辦券商國信證券提示風險。截止2017年7月18日,公司董事會秘書由劉金萍更換為時春華;公司五名董事會成員中陳瓊、王勇提出辭職,公司三名監事會成員涂娟、劉德鵬、李長海均提出辭職。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變動異常。
“大換血”帶來大變數
高管人員大面積變動也許能給企業帶來新鮮活力,但也可能意味企業的經營已經存在風險或經營戰略可能發生調整。
前文提及的澳通電訊近兩個月股份結構就發生了較為顯著的變化。王建國近期出現多次減持的情況。如6月22日,該人士通過股轉系統減持公司股份11.6萬股,7月10日繼續減持90萬股;7月14日,再減持110.7萬股;7月19日又減持了100萬股。
截至公告日,王建國持有澳通電訊937.5萬股,占公司股本的36.62%,而2016年期末持股比例高達48.83%。值得玩味的是,主要參與接盤的一位新進投資者李曉林,持股比例則快速增長至23.26%,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澳通電訊因2016年度基本未實現營業收入,同時該年度虧損較大,年報被出具非標意見的審計報告,同時公司持續經營能力被其主辦券商招商證券提示存在不確定性。2015年度和2016年度澳通電訊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33.64萬元和-3167.71萬元,虧損金額大幅增加。
驅動力于2017年6月27日披露了《關于上市輔導備案的提示性公告》,而上市輔導前后公司董監高出現異常變動。公司主辦券商國信證券提醒投資者,董監高異常變動對公司經營發展可能存在不確定性影響,投資者應持續關注并注意投資風險。
企業高管為何頻頻離職?原因存在多方面。此前董秘離職與工資待遇不及預期、職務壓力大及個人家庭都有關系。事實上高管離職的確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
以財務總監為例。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7月28日,今年來新三板有1375位財務總監離職,相比去年同期的806人高出七成。其中因為退休而離職的有13名,因為身體健康原因離職的23名,被免去職務的78名,因換屆而離職的有81名,因工作調動的有113名。而更多的財務總監——高達961例的離職理由顯示為“個人原因”。
“個人原因”背后的離職真相
在新三板流動性弱,融資難等背景下,現如今“個人原因”四個字背后蘊含了更多的內容。如行業政策、市場需求變化或融資失敗導致企業戰略改變;監管趨嚴導致高管工作任務增加;企業內控不完善、違規操作導致被處罰;企業激勵機制不夠等等。
從很多離職公告中可以看出,做新三板公司的高管的確讓人“心力交瘁”。今年來僅財務總監這個職務,因身體健康原因離職的數量為23名,而去年同期僅11名,同比就增加了一倍。
7月27日,君旺股份(839584)董秘黃錦及萬盛科技(839284)董事、總經理、董事長、法定代表人施小英就是因為身體原因辭職。
同一日智能科技(838585)披露的公司董事、董事會秘書、財務總監燕蒞麗的辭職原因為“個人擔任公司多項職務,工作繁重”,該人員辭職后繼續擔任董秘職務。
像燕蒞麗這樣一身多職的情況在新三板屢見不鮮。為節約成本,新三板頻繁出現財務總監或核心技術人員兼職董秘的情況或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代理董秘及代理財務總監的情形。
此外,新三板中小企業居多,內控容易出現問題。如ST行悅主辦券商提醒投資者注意公司內控存在重大缺陷,大額資金支付缺乏有效監管,公司董事對多項議案投棄權票等。公布年報后,公司高管出現頻繁的變動,公司副總經理、財務總監、董秘、董事相繼辭職。
而一些連維持自身運營都困難的企業,高管離職就更可以理解了。7月26號公告顯示,連續三年都虧損的ST泰壹連律師費都付不起了,而董秘因公司發不起工資,已經長期不在公司任職。
盡管新三板市場越來越規范,但新三板企業高管離職情況并未減少。若想留住人才,新三板市場、以及深處其中的掛牌公司還需要做出更多努力。(原標題:逃離!新三板董監高離職常態化意味著什么?)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