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媒體曝出星巴克董事長霍華德·舒爾茨或將競選美國總統的消息,政治觀察圈就傳來了一片冷嘲熱諷。這也提醒了我們,企業家的職業軌跡是很容易固化的。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企業家自身不愿意承擔轉行的風險;二是因為所謂的“專家學者”天生對商人有種“你也配從政”的迷之鄙視,打心眼兒里不把半路轉行的商人當成是“搞政治的”。
先說第一個問題。很多企業家創業成功之后,已經沒有了離職再就業的動機。我曾寫過一本研究CEO更替的書,名叫《英雄的告別》(The Hero’s Farewell),我在書中將這一類企業領導稱為“帝王型領袖”。
比如今年87歲的傳媒大亨魯伯特·默多克,自從父親去世,他接手家族生意算起,他已經統治他的新聞帝國長達65年了。另一位傳媒大佬薩默·雷德斯通也統治了他的娛樂帝國近50年,直到2016年退休——雖然后期他的領導能力越來越走下坡路。聯邦快遞公司CEO費雷德·史密斯也領導了這家他親自創辦的公司長達47年之久。
成功不一定要成為限制企業家人生選擇的窠臼。舒爾茨認為,35年的商海生涯對他來說已經夠長了。另外跟以上“帝王型領袖”不同,舒爾茨是可以選擇自行離開的,除了辦企業,他的人生還有其他的興趣。但“帝王型領袖”的人生已經與他們的企業捆綁在了一起,可以說他們是在為企業活著。而舒爾茨則是出于巨大的社會責任感而選擇了自愿辭職從政。
舒爾茨的決定一開始受到了不少人的肯定,但《華爾街日報》記者霍爾曼·詹金斯卻對人們的熱情不屑一顧,他表示:“他就像很多人眼中的那種商業精英型政治明星,他沒有足夠的膽量去做一些必要的事情來贏得總統選舉?!?/p>
專門研究歷屆美國總統的歷史學家道格拉斯·布林克利也認為,舒爾茨成功競選總統的機率非常渺茫,其他商業領袖同樣也不適合搞政治。他對《紐約時報》表示:“商業領袖競選美國總統成功的例子很少見,基本上只有胡佛和特朗普這兩個特例。”
顯然,他沒有算上喬治·華盛頓和哈里·杜魯門從商的經驗。
他們的這番論調其實并不陌生,三年前特朗普宣布要競選美國總統時,我們也聽過同樣的論調。當時,各大新聞頻道都把特朗普的競選聲明當作娛樂新聞來看。彭博社的約翰·海勒曼宣稱:“特朗普有可能成為總統,甚至是總統的候選人嗎?我不認為?!盡SNBC的麥克·巴尼克爾也表示:“我們是不是現在就可以說,特朗普永遠也當不上美國總統了?”
當時,支持特朗普也不是所謂的“政治正確”。2015年8月,有40位財大氣粗的共和黨大佬(多數是保守派)在經濟學家拉里·庫德羅的家中搞了一次沙龍式晚宴,席間就他們青睞的共和黨候選人展開了一番討論。我當時提出,有一匹黑馬被大家都忽略了,這匹黑馬就是特朗普,因為他煽動聽眾和潛在選民的能力實在不容忽視。結果人群爆發出陣陣哄笑,所有人都說他缺乏公共政策領域的經驗,也沒有在民選機構工作過,更別說他還是這么一副愛得罪人的性格。有兩個其他候選人的競選經理當場表示,如果特朗普過了勞動節還沒有放棄,他們只要聯合起來,就能輕松地把特朗普搞下去。
我在一篇發表于《財富》雜志的文章中曾駁斥過這些“專家”對特朗普的偏見。特朗普的個人形象當然帶有本土主義、反女權、種族主義和“通俄”等種種負面色彩,但他的核心形象仍然是一個商人的形象,而商人在美國歷史的多個時期都曾扮演過英雄的角色。
除了特朗普以外,星巴克的董事長舒爾茨、美國的脫口秀“一姐”奧普拉·溫弗瑞、摩根大通的杰米·戴蒙也都涉足過政界,并各自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克服逆境的能力
從各種民間傳說中就能看出,英雄不怕出身低,越是出身貧賤的英雄,越容易給人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
尋常百姓看待國家領導人或商業領袖,也跟看待英雄差不多,他們都應該具有敗中求勝的能力。比如特朗普本人就好幾次從破產中絕地求生。杰米·戴蒙1999年還曾被花旗集團開除過,但最終他卻當上了美國第一銀行的負責人,并促成了第一銀行與摩根大通的合并。昔日的花旗銀行“勸退生”,也成了今日全球銀行界最令人敬畏的金融大亨。
奧普拉·溫弗瑞少年時曾遭遇過猥褻,14歲就懷了孕,兒子早早夭折。后來她搬到田納西與親戚住在一起,并且成為了一名優等生,19歲時,她抓住機會成了一名電臺新聞主播。到了1986年,她已經成了一檔日間節目的主持人。目前,她的個人財富已達30億美元。
舒爾茨7歲時,有一天回到家,發現他那個退伍老兵父親由于工傷已經成了殘廢。由于他父親沒有任何醫保和離職補償,他們一家不僅經濟困頓,精神上也陷入了絕望。后來舒爾茨獲得了一所州立大學的體育獎學金,并且靠打工上完了大學。畢業后他曾干過幾份銷售的工作,然后他發現當地有一家叫星巴克的小咖啡公司正在招人。又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他終于成了一名億萬富翁和模范雇主。
大膽求新,敢于顛覆
企業領導者們一般不乏勇氣、眼光和執行力,敢于創新和轉型,這些也正是我們希望國家領導人具備的特質。他們不僅能在自己的企業中推動變革,也應能在整個行業甚至整個社會推動變革。
在舒爾茨的領導下,星巴克從11家門店,做到了如今的28,000家門店,遍布全球77個國家。雖然不論哪個超市都在賣星巴克的罐裝咖啡,但同時“星巴克”三個字也已經成了高端咖啡店的標桿,說是重新定義了咖啡界也不為過。
善于學習溝通
作為一個優秀的美國總統,你必須知道如何傾聽別人的聲音,如何整合復雜信息,如何推銷你的理念,如何擔負責任。這一點正是商人的長項。許多上市公司的CEO都不知疲倦地出席各種活動,在全國乃至全球各地通過他們的形象傳遞自己的理念。
比如2007年,杰米·戴蒙曾極有遠見地向美國金融監管機構發出警告,稱全球金融市場存在定價錯誤的風險。在金融市場崩潰后,他成了美國國會聽證會上最清楚、可靠和值得信賴的聲音,向老百姓解釋了那些復雜的金融工具和不計后果的做法所帶來的災難。
舒爾茨給予了他的大量支持者以見解和希望,而不是讓他們只會憤怒和抱怨。不管他做的事有多正確,人們之所以支持他,都是出于他的領導能力,而不是因為這些事以前是什么樣子。
投身公共事務
這些商人從政后,不管是當了內閣官員,還是委員會主席,服務的都是公共事業。比如溫弗瑞就積極投身于心臟病、地緣政治、靈性、冥想、抗癌、慈善事業、藥物濫用等很多公益事業。戴蒙也不僅僅關心摩根大通的利益,作為商業圓桌會議的主席,他也關心整個華爾街甚至華盛頓的國家大事。
舒爾茨也曾熱情投身過許多公益事業,比如可持續發展、種族關系、槍支暴力、貧富差距、經濟發展、退伍軍人就業和財政赤字等等。
社會需要戰士,也需要外交官、探險者、技術員和企業家。社會最需要哪些人充當英雄,取決于社會最大的不確定性是什么,也取決于領導者的個人角色。有了公眾的鼓勵,或許將有越來越多經驗豐富的企業家扔掉他們的“王冠”,投身到政治活動中來。
下一屆美國總統或許不是溫弗瑞、戴蒙或者舒爾茨這些人,但特朗普也絕對不會是最后一個商人出身的美國總統。因此,所謂的“政治專家們”應該認真了解一下企業家精神,學會公正地評價商人,而不是因為他們沒機會當官,就斷言他們不是從政的料。(財富中文網)
本文作者杰弗里·索南菲爾德是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領導力研究高級副院長、管理實務教授,也是《反擊:CEO如何從職業災難中反彈》一書的作者。(來源:財富中文網 譯者:樸成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