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真正隱藏在ST長油背后的最大贏家,是各類金融機構。我們從ST長油的股東名單中可以看到,包括控股股東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之外,“南京系銀行”在大股東陣容中地位十分突出,其中包括中國建設銀行江蘇分行、中國銀行江蘇分行、中國工商銀行南京下關支行、中信銀行南京分行等等。
金融機構介入的股權結構與公司破產重整有關。2014年11月底,南京中院裁定批準長航油運重整計劃,其中主要包括資本公積金轉增股票(每10股轉增4.8股)、全體股東讓渡股票及以股抵債(股票抵債價格為2.3元/股)三部分。
除此之外,長油在重整過程中還吸納了12家金融機構債權人,這些金融機構在賬面上是本次長航油運重新上市的最大贏家。不過它們也都做出了相應的不減持承諾。
雖然剝離了重要的資產和債務,業績已經恢復穩定,但是長航油運在重新上市的提示性公告里還是表明,公司存在經營業績下滑、同業競爭、公司股票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無法現金分紅、未來三年盈利預測實現不確定性、公司可能因現金分紅能力不足而無法進行股權類再融資等風險。
長油回歸遇冷表明投資者態度謹慎,這可以被解讀為市場制度在完善,投資者在恢復理性,但從根本上來說,還是市場疲軟造成的,就像人們調侃的那樣,是“貧窮使人理性”。過去一年,從A股、H股甚至美股發生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市場的趨勢:短期來看,在資金面持續緊繃,估值底加速到來的過程中,我們會看到很多和以往預期不一樣的故事,然后預期才會不斷調整,市場才能變得理性。
2019年,調整期在繼續,所以決策謹慎為上。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