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談話,嚇尿了 /
在接到內部舉報后,有個方式去求證,最簡單也最復雜,叫做——談話。老高從離錢近的崗位——采購貪腐給我舉了個例子。在互聯網公司,乃至于其他一些行業的公司,對于高明的采購而言,根本看不上大型器材的回扣和差價,最安全的標的物是那些不起眼的耗材。
比如打印紙、中性筆芯、訂書針這東西用了就再無對證,玩兒命進貨就得了,入不入庫都兩可。老高說:“你可別驚訝,曾經做專項審計時,我們接到過舉報,發現過有公司買的打印紙能買幾十萬;買的中性筆芯夠要給幾千人學校的學生用一學期;還有訂書針,數量能釘完一個新華書店。
“但老高在談話時,被當時的被審計方“噎得無話可說“——紙呢?——印了。——印出的材料呢?——碎紙機碎了。——碎后的碎屑呢?——扔了。老高說:“當時確實沒有辦法,你總不能去查垃圾車的行蹤去填埋場找垃圾碎屑,所以這種問題最多落個管理不善。”即便是這樣,老高認為,所有互聯網公司處理貪腐問題,都應該與他談上一談。 “我們經常會發現,一些平時看起來非常普通,膽子非常小的人,在貪腐的時候膽子可一點也不小,而一和我們談話,就嚇得屁滾尿流。”在老高的從業經歷中,來談話真真實實被“嚇尿“的人,兩只手都能數過來,老高還和同事打過賭,誰來清理地下的那灘尿。但有的人嘴硬,拒不承認,很有“反偵察能力”。
所以在這個時候,做反腐敗的人員可能更會注意談話技巧。在老高還是小高時,當時互聯網還沒有現在這么發達,也沒有微信支付寶直接轉賬的“貪腐”。
當時,一個渠道總監有吃拿卡要的情況,被小高當時公司的內審部門發現,但是這個老練的渠道經理,根本沒把小高和小高的同事當回事,每次談話不僅問不出什么,而且小高和同事還經常被反問的面紅耳赤。最后,還是小高的師傅,一位曾經在經偵工作過的警察,和這個渠道經理談話,找出了破綻。老高說:“知道阿里以前的首席風險官邵曉鋒嗎?他以前是個警察,其實有時候內審還真的要用到點刑偵手段。”
/ 后記 /
普華永道發布《2018中國企業反舞弊聯盟現狀調查》報告顯示,目前舞弊者的年齡呈現低齡化趨勢,40歲以下的占到81%。
▲來源:《2018中國企業反舞弊聯盟現狀調查》
參與舞弊的人員中,工作年限在1-5年的比例最高,占58%;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的占6%。
▲來源:《2018中國企業反舞弊聯盟現狀調查》
案件中,除了企業資產的直接損失以外,一起貪腐事件被查處,受損的還有企業聲譽、運營中斷、工作無法開展等造成的間接損失,這些都無法精確統計,因此全部實際損失可能比賬面數字要大得多。
另外,其實企業貪腐的違法成本不高,與查明的舞弊案件總數相比,平均每1.25起舞弊調查才有1名舞弊者受到企業行政處分,每1.4起調查才有1名舞弊者被解除勞動合同,每9起調查才有1名舞弊者被提請司法機關處置。
周鴻祎曾經下決心:“公司里有些部門有了權力,不是為用戶客戶服務,而是變成了尋租的工具,這完全違背了公司的基本價值觀和文化,要用最鋒利的刀子將這些腐爛的肉切掉,我管你是什么人”。
殊不知,在現實中,有時候最鋒利的刀子卻沒有受到重視。在鐵馬的調查中,幾位內審、內部監察人員,都曾因為公司上下關系調查工作被“掣肘”,也都曾受到過虛假信息的蒙蔽成為了“背鍋俠”,甚至還有人因此心灰意冷離開了內審崗位。但是這位離開了內審崗位的朋友,還是想告訴那些心懷不軌的人:“數據都是能說話的,你們相信嗎?“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或“財經365網”微信公眾號看財經深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