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600587.SH)公告稱公司獲山東省國資委批復,同意公司調整非公開發行股份方案,發行價不低于未來發行期首日前20個交易日交易均價的 90%,擬募集資金不超過19.47 億元。
實際上,新華醫療定增方案持續超過一年半的時間。早在2015年11月13日,新華醫療提出了以定增價格26.14元/股、募集金額29.36億元的計劃,但因為二級市場大波動、保薦商被查等使得定增計劃一波三折,最終募集金額大打折扣。
6月26日,新華醫療證券辦相關負責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新華醫療定增“算落定”了,得到了國家政府部門認可,下一步就是按計劃推行。
麥斯康萊創始人史立臣指出,此次定增對于新華醫療發展來說極為關鍵,可以有效地補充現金流,降低資產負債率,更為重要的是若定增成功,整個醫療研發布局,將按著規劃往前推進,增強市場競爭實力。
19.47億加碼主業
據了解,此次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9.47 億元,擬9803萬元用于高溫滅菌耗材項目,9897萬元用于新興醫療器械產品研發和中試項目,1.3403億元用于先進制造技術升級改造,10.3356億元用于專科醫院建設及升級改造項目。剩余的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資料顯示,新華醫療主營業務包括醫療器械、制藥裝備和醫療服務三大板塊,主要產品包括感染控制產品、滅菌檢測產品、制藥裝備、放射治療產品、X射線診斷產品、醫用環保設備等。
新華醫療指出,此次定增是為了適應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的趨勢,抓住醫療器械行業迅速增長的大好市場機遇,實現產品結構升級,加快主業發展,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為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及持續盈利能力奠定基礎。
事實上,若此次定增成功,對于新華醫療而言或是一場“旱地里的及時雨”。上述新華醫療證代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雖然目前定增對業績不會產生什么影響,但募集到資金后可以降低一些財務費用,若按照公開發行一步步推進,對于二級市場來說也能起到提振作用。
在非公開發行 A 股股票預案 (第二次修訂稿)中,新華醫療指出,最近兩年,新華醫療的資產負債率均在 50%以上。2014 年末、2015 年末和2016 年末,新華醫療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 57.21%、59.61%和 64.65%,明顯高于同行業 25.50%、25.92%、24.40%的加權平均水平。
“公司的負債水平較高,亟需改善資本結構。通過本次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將下降為 55.20%,有助于公司提升資本實力,改善財務狀況,降低償債風險,為公司的健康、穩定發展奠定基礎。”新華醫療指出。
史立臣則指出,若定增成功對于新華醫療發展而言無疑是一重大利好。目前醫療行業并購加劇,都在進行轉型,若有充足的資本,新華醫療則可以加大研發更新產品,為其大健康全產業鏈平臺提供充足的運營資金支持。
“目前,國家對國產醫療器械進行大力支持,國內醫療服務需求全面升級存在很多發展機會,若在此次轉型升級中沒有跟上步伐,會被對手拉開差距甩在后面。”史立臣表示。
新華醫療在非公開發行 A 股股票預案(第二次修訂稿)中也指出,《健康中國 2020 戰略研究報告》明確指出,對于自主研發藥品、醫用耗材、醫療器械和大型醫用設備等,衛生部將專門推出 100 億元的民族健康產業重大專項。這些專項將為國產醫療器械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
定增一波三折
實際上,新華醫療這一定增方案,從2015年10月籌劃定增事項,到2017年6月23日再次獲山東省國資委批準,推進中曾遭遇多次“意外”,導致募資金額也不斷縮水。
早在2015年10月8日,新華醫療公告稱因正在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公司股票自2015 年10月8日起停牌,并兩次因鑒于該事項存在重大不確定性而發布繼續停牌公告,直至2015年11月4日復牌。
隨后拋出第一版定增方案,擬以26.14元/股的價格向山東能源醫療健康、山東新華醫療器械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中金佳天(天津)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8名投資者定增募資不超過29.36億元。
但隨著二級市場大跌,新華醫療股價與定增價格出現倒掛,于2016年4月底重新修改了定增方案,將定增價格從26.14元/股下調至不低于23.79元/股,總募資金額也縮減至21.66億元。
2016年11月26日,更換保薦機構后的新華醫療再次調整定增價格,為23.72元/股,募集金額19.47億元。新華醫療終于在2016年12月21日,收到證監會受理通知,保薦機構更改為海際證券。
2017年6月10日,新華醫療發布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第二次修訂稿),募集資金仍為19.47億元。至2017年6月23日,山東省國資委批復,新華醫療定增方案算基本“落定”。
雖然看好此次定增,但史立臣也指出,募集資金用于投資的項目實施也存在不確定性因素。“醫療研發耗費資金巨大,成功率也比較低,即便募集資金全部投入也可能沒有太多收獲;而醫療行業具有特殊性,尤其受政策影響大,也具有很多不確定性。”
如此前的募投項目,現在讓新華醫療頭疼不已。
2014年,新華醫療通過發行股票和支付現金方式購買成都英德生物醫藥裝備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成都英德)85%股份,交易價格3.7億元,并與隋涌等9人簽署了《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的利潤預測補償協議》,承諾此后4年完成雙方協定的業績,但第二年成都英德未能達到約定業績,2016年更是虧損5155.89萬元。
在起訴追回部分2015年業績補償后,6月22日公司公告,法院已受理對隋涌等9人2016年業績補償的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