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晚間,陜國投發布多份公告,稱將采用向原股東配售股份的方式公開發行證券,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0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充實公司資本金。2016年年報顯示,陜國投目前注冊資本為30.9億元。如果此次配股募資成功,陜國投注冊資本或將突破60億元,躋身全國68家信托公司的前十。
事實上,早在今年1月份,陜國投就曾發布定增預案,預計募資不超過20億元,資金用途亦為補充資本金。然而,由于該定增預案迎頭趕上了證監會2月17日出臺的“再融資新規”,彼時陜國投宣布“待18個月間隔期滿”后對非公開方案予以修訂“。業界人士指出,陜國投此次”另辟蹊徑,選擇以配股的方式募集資金,可算是選擇了一條更為穩妥的方案。
大勢所趨
陜國投擬增資30億元
在經歷了一周的停牌期后,陜國投于6月27日復牌,并在前一天晚間發布多份公告,稱將采用向原股東配售股份(配股)的方式公開發行證券,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0億元。
從配股方案來看,陜國投此次配股擬以實施本次配股方案的股權登記日收市后的股份總數為基數,按照每 10 股配售不超過 3 股的比例向全體股東配售。
而在資金用途方面,陜國投表示,此次募資資金除發行費用外,全部用于充實公司資本金。2016年年報顯示,陜國投目前注冊資本為30.9億元。如果此次配股募資成功,公司注冊資本最高將增至60億元,在全國68家信托公司中將躋身前十。
事實上,陜國投此次增資為大勢所趨。除《信托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對信托公司的凈資本情況提出了考驗外,在2016年年底,新版《信托公司監管評級辦法》出臺,令信托公司對資本的渴求更加強烈。該辦法對將信托公司實施監管評級,其中資本金實力對信托公司的監管評級結果有著相對決定性的影響。而未來監管層將按其評級結果對信托公司業務進行相應的分類監管,監管評級結果直接決定著信托公司所能從事的業務范圍,并將作為監管部門確定監管收費風險調整系數的主要依據。
2016年以來,信托公司增資的浪潮愈加洶涌。公開數據顯示,自2016年以來,29家信托公司獲得增資,占信托公司總數68家的42.65%,29家公司共獲得增資552.78億元。目前,注冊資本超過100億元的信托公司已達到4家。
陜國投公告顯示,截至2017年3月末,公司凈資本規模為59.84億元,凈資本/風險資本為203.86%,凈資本/凈資產為76.93%,風險控制指標將逐漸趨近監管紅線,補充凈資本的需求將更加迫切。
陜國投表示,本次募集資金用于補充公司資本金,搭建推動信托業務轉型的子公司平臺,豐富固有資產的配置結構,提升公司抵御風險的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以更好地適應轉型發展的需要。
卷土重來
“再融資”新規無礙募資
作為信托行業僅有的兩家上市公司之一,陜國投上一次成功募資還在2015年年底。彼時,陜國投采取了非公開發行的方式,以每股發行價9.68元的價格發行3.31億股股票,扣除發行費用后募資約32億元,全部用于補充公司資本金。
2017年1月18日,陜國投發布定增預案,稱公司擬以6.05元/股的價格向公司第一大股東陜煤化集團、第二大股東陜高速集團及陜金控集團發行約3.31億股,募資不超過20億元,資金用途亦為補充資本金。然而,2月17日,證監會出臺“再融資新政”,規定“上市公司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本次發行董事會決議日距離前次募集資金到位日不得少于18個月”。
“18個月”的間隔期給陜國投的定增方案提出難題。公告顯示,陜國投2015年底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到位時間為2015年11月30日,如按照再融資新規規定,公司再次定增預案發布將延期要到2017年5月底。無奈之下,2月22日,公司發布非公開發行股票進展公告,稱“待18個月間隔期滿公司將根據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最新政策對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予以修訂”,此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就此擱置。
在此前的定增方案折戟沉沙的情況下,陜國投此次配股增資顯得更為重要。陜國投表示,此次配股公開發行證券除了為滿足監管對凈資本的要求和協會評級要求外,還對其提升盈利水平、抗風險能力、完善金融產業布局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事實上,在“再融資”新政下,多家曾籌劃定增的上市公司選擇另辟蹊徑。從新政實施后的情況看,不少上市公司“轉道”債券市場。例如,6月23日晚間,天康生物即發布公告稱,鑒于再融資監管政策的變化,公司決定終止2016年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事宜,公司原擬定增募資不超10.54億元。同時,天康生物擬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資金不超10億元,投入原籌劃的定增募投項目。據不完全統計,再融資新規出臺后,目前已有30余家上市公司發布可轉債發行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