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發言人指,他們不時與企業會面及交流,但不評論是否曾與個別企業會面。據了解,港交所在上月中公布創新板咨詢前,已先行“投石問路”,曾接觸在美上市的中資概念股,了解他們是否有興趣日后在港作第二上市。按照現行規例,為避免企業出于“監管套戥”的原因,選擇在上市要求較寬松的地區上市后,再回流香港作第二上市。因此若業務重心在大中華地區的企業,不得在港作第二上市。
然而,現時不少具實力的中資科網企業均已在美國上市,例如阿里、京東、百度及網易等。故此,港交所在創新板咨詢中,建議放寬相關的限制,令中概股能夠回港作第二上市。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早前亦指,相信香港在言語及法制等方面,均有力吸引中概股回流。
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領導合伙人歐振興認為,若日后一旦推出創新板,吸引中概股將有助加快創新板的發展。他指出,在其他交易所已經上市的中概股具有財務往績,其實力亦相對雄厚,加上,第二上市能免卻部分新股上市文件及程序,相信中概股能成為創新板起動時的主力軍。不過,他強調選擇在港作第二上市的中概股,需要在港發行股份集資,才能帶動創新板,“過去香港曾有不少第二上市企業,但沒有集資令交投完全不活躍,好像只是來港‘掛名’。”事實上,日本最大的互聯網金融集團思佰益及巴西鐵礦石生產商淡水河谷過去曾來港作第二上市,但因交投長期疏落而先后退市。
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認為,吸引中概股回流作第二上市的想法可行,相信香港可依賴美國的投資者保障監管。至于現時避免“監管套戥”的做法,主要是針對過去一些質素較差的中資公司。
另外,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債券通開通儀式上表示,債券通之后要先歇一歇,未來會有更多的互聯互通,例如新股通和衍生品等,所以不用著急。先開通北向是因為見到北向需求大,而南向需求弱。他表示,債市是給錢定價的工具,香港沒有那么大的債市規模,但是我們背靠內地。隨著內地資本市場不斷國際化,人民幣將成為最重要的貨幣之一。要把人民幣定價的機會抓住,才能掌握亞洲時段資本市場的話語權。
同時,李小加認為現在很多資金放在美元債券,香港未來的作用,就是促進大家持有人民幣債市。這樣香港可以發展成為債券中心,鞏固人民幣交易中心的地位。此外,李小加指出,因為匯率、利率和風險管理等原因,香港要發展期貨市場以及豐富產品。他認為,先開通北向通,就是因為利率等因素,北上的需求大,而南下的需求比較小。要吸引南下的資金,香港的投資產品要多元化和豐富。現在橋梁搭起來了,內地投資者要不要過橋,取決于你的產品。香港要有更多產品供投資者選擇。例如香港本地產品,大型機構的產品,也要有分銷機構代理的小眾產品,滿足不同人的要求。
至于南向債券通,李小加認為開通是肯定的,只是時間問題,暫時沒有一個官方期限。開通以后,內地所有債都可以買,而最終任務是要搞活二級市場。從股票的互聯互通到債券的互聯互通,李小加表示,未來會有更多的互聯互通,IPO互聯互通,還有衍生金融產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