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規模70億元的國君轉債正式接受網上、網下申購。該轉債是今年發行的第二只大盤轉債,沿用老發行方式,但調降了網下申購定金比例。再融資政策調整后,上市公司扎堆發布可轉債融資預案,目前待發行轉債規模已超過2700億元。面對潛在大額供給,監管部門對轉債發行方式的調整顯得及時而必要。
國君轉債來襲
按計劃,國泰君安可轉債于7月7日向原A股股東優先配售,并接受投資者網上和網下申購,這是下半年以來發行的首只可轉債,也是今年發行的規模僅次于光大轉債的又一只大盤轉債。
據機構分析,此次國君轉債條款設置一般,但此次發行規模大、發行人資質優、股票估值處在低位,轉債上市后定價或在110元左右,綜合考慮中簽率和申購資金成本之后,機構普遍預計參與網下申購國君轉債的打新收益可觀,均推薦投資者積極參與。
5月底以來,轉債市場走出一波上漲行情,市場對轉債關注度上升,加之國君轉債基本面較佳、打新潛在回報豐厚,預計投資者參與熱情很高,這也意味著,此次發行將吸引較多資金參與,申購凍結資金規模可能不小。從以往來看,轉債尤其是大盤轉債申購凍結大量資金,對短期貨幣市場流動性及市場利率的影響不小。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國君轉債對網下申購的定金要求僅為申購金額的5%,較光大轉債10%的比例進一步下降。綜合多家機構測算,國君轉債網下申購名義凍結資金可能在1.2萬億至1.8萬億之間,均值在1.5萬億左右,定金比例下調后,實際凍結資金約850億元,若按光大轉債10%的要求,則為1700億元左右;下調后,凍結資金造成的流動性波動或下降。
大量轉債待發
事實上,今年以來轉債網下申購的定金要求已明顯下降。往年,定金比例一般為20%,這應該是相關方面考慮到轉債發行可能對流動性造成影響做出的調整。不僅如此,監管部門已計劃進一步完善轉債發行方式,解決可轉債發行過程中產生的較大規模資金凍結問題。
今年5月,證監會宣布,為解決可轉債和可交換債發行過程中產生的較大規模資金凍結問題,擬進一步完善可轉債、可交換債發行方式,將現行的資金申購改為信用申購。6月19日,上交所發布《可轉債發行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據《實施細則》,可轉債網上發行將改為信用申購,并調整網下發行保證金繳納方式,規定網下申購保證金繳納金額、違約時申購保證金的處理方式由主承銷商在發行方案中明確并進行披露,承銷商可向網下單一申購賬戶收取不超過50萬元的申購保證金。
根據《實施細則》,未來機構投資者參與轉債網下申購,所需繳納的保證金將比之前大幅下降,有助于降低轉債發行對貨幣和債券市場的影響。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調整也為目前積壓的轉債供給順暢釋放創造了條件。
今年上市公司再融資政策調整后,上市公司對于發行可轉債融資的興趣驟然上升。數據顯示,截至7月6日,已披露尚未實施的轉債發行預案累計達115份,計劃發行總額2720億元。轉債一級市場儼然已經形成“堰塞湖”,亟待泄洪。
不難預料,未來轉債發行節奏將加快,面對潛在大額供給,對轉債發行方式的調整顯得非常及時而必要。有市場人士預計,最快在本月下旬,轉債/可交換債發行方式就可能調整。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